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垣影寻声承赤脉 乡音砺志践青衿--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红脉寻迹知行团暑期 "三下乡" 实践纪实

时间:2025-07-24     阅读:

为深植红色基因,砥砺青春担当,将思政课堂融入社会实践,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红脉寻迹知行团”于7月23日走入沂蒙革命老区腹地——沂水县,重点探访了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小高庄村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考察革命遗迹、采集口述历史,在古村落调研中梳理红色历史脉络,体悟沂蒙精神内涵。

一、走进“红色堡垒”:小高庄里的革命印记

红脉寻迹知行团”的重要一站,便是探访深藏于沂蒙群山之中、被誉为“红色堡垒”的沂水县小高庄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引领下,团队踏访了这片承载革命历史的土地。该村山高林密,在抗战时期,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曾依托其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将此地发展为重要的外围根据地。团队实地考察了当年县长李贯一带领工作人员秘密设立的电话局、卫生所旧址以及抗日小学遗址。

村支书向团队介绍了村中“无名烈士牛参谋”、“武工队长周锡仁”等英雄事迹,并着重说明:这个七十多户的小山村,在民族危亡时期,先后有41人投身革命,其中10余人英勇牺牲,抗战胜利后更有一次参军20多人组成“小高庄子弟兵排”的事迹。‘红脉寻迹’,就是要找到这血脉的源头。步入新时代,虽然那些遗址经历炮火早已无迹可寻,但是当地政府积极宣传保护遗迹,把村里的主干道变成了历史文化墙,站在先辈们工作战斗过的地方,触摸着历史的实物,‘红色堡垒’的坚韧与爱国主义精神变得无比真切。

二、倾听历史回响:感悟“水乳交融”的沂蒙深情

为了深刻体悟“军和民生死与共,党和群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队员们深入小高庄及周边村落,走访了多位亲历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后代、老支前模范及知情老人。在村民小院里,队员们围坐于老人身旁,听他们讲述往昔。“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口粮,送去当军粮;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 “那时候,队伍就是咱的亲人!队伍保护咱,咱砸锅卖铁也要支援队伍打胜仗!”“咱不懂大道理,就知道跟着党走,咱的兵在前线拼命,咱得让他们吃饱穿暖!”队员们认真记录下这些珍贵的口述史料,让书本上的“支前”二字变得无比鲜活、厚重。‘践行青春誓言’,首先要读懂人民的力量。老人们讲述的‘最后一尺布做军装……’,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沂蒙人民用生命和全部家当书写的对党的忠诚与拥护,是要永远铭记和传承的红色血脉。

三、体悟时代新貌:红色血脉永续 青春誓言铿锵

在沂蒙这片英雄的土地上,队员们通过沉浸式的学习、走访和实践,深刻理解了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感悟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伟力,更结合专业视角洞察了新时代革命老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实践团的成员们表示,必将把在红色热土上汲取的信仰力量、感悟的人民情怀和专业思考,转化为刻苦学习、矢志奋斗的不竭动力,赓续好红色血脉,践行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书写绚丽的青春华章!

(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红脉寻迹知行团 王一婷、张颢严 编辑)

 

作者:三下乡网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