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为响应中央号召,探索农业社会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7月18日,由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组成的“助农逐梦”发展成就观察团来到南阳市唐河县进行三下乡实践调研。
调研的第一站是国家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康元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负责人张甲庚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该合作社的发展历程、经营模式、当下困境与未来规划,总结了目前取得的成就和康元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康元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始终聚焦现代农业发展,聚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立足服务小农和生产关键环节,探索“耕、种、防、收、售”农业生产全环节全方位服务。
农业植保环节“打药难”是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痛点和难点。通过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不仅节水节药,而且省时省力。“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打开智慧农业的一把钥匙。”据张甲庚介绍,康元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全市率先引进了先进高校的植保无人机设备,组建无人机团队,开展作物高效精准化病虫害防治服务,实现农药减量增效。不仅如此,该社还拥有自走式喷杆喷雾机2台,大型拖拉机设备14台等多台大型农机设备,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引入农业高新装备,该社真正实现了一天八百亩地,一人一百万亩地的高效农业运作。

图为张甲庚与实践队开展座谈会(通讯员 陈阳 摄)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有技术、有热情、肯吃苦、能奋斗的青年大学生的参与,但甘坐“冷板凳”的人才少之又少。如何使更多技术人才参与农业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又一痛点,也是张甲庚重点考虑的问题。在与实践队伍的面对面座谈会上,他讲道,作为河南省科技星创平台,康元合作社深入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战略,开展农业技能人才培训,举办多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努力打造新型高素质农民,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专业人才推动科技兴农。张甲庚表示,未来将突破发展瓶颈,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提高农业防治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推动合作社实现持续性发展。

图为实践队合影(通讯员 陈阳 摄)
调研的第二站,河南大学“助农逐梦”发展成就观察团来到唐河县城郊乡振群家庭农场。唐河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唐河县城郊乡振群家庭农场绿色农产品基地的负责人乔鑫带领实践团队依次参观了农药门店、农场厂房、城郊乡人大代表联络室。
图为乔鑫带领实践队参观振群家庭农场(通讯员 蔡昊家 摄)
在联络室里,乔鑫与实践队展开了一场座谈会,她向成员们详细介绍了振群家庭农场土地托管的运行机制与风险收益,采用保底全托管、全托管、半托管的模式,通过降低土地托管费的方式,为当地农民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与设备。振群家庭农产还建立育苗基地,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与种植培训,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红薯,带动92个贫困户脱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机制,康元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振群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与托管的形式,实现土地大规模集中经营,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导入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生产过程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他们的发展模式与路径,为进一步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唐河经验,让科技引擎为乡村振兴赋能。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基于国情的现实所需,只有农业强盛起来,才能落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建设,才能破解农村的一系列问题。”实践团队的负责人蔡昊家这样说道,“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实践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深刻体会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们将通过实践考察进一步总结经验,为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诠释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