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古莓新韵,非遗薪火”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顺利开展

时间:2025-07-24     阅读: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扎根基层,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与海洋学院”毋忘在莒”社会实践队在辅导员张垒的带领下,于2025年7月7日前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系列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踏访千年古韵,寻味莒地醇香——社会实践队探秘莒国古城文物与酿造文化

  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站,我们满怀期待地走进了承载着莒地数千年文明的莒国古城。在这里,我们不仅被恢弘的仿古建筑所震撼,更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深入探寻了莒县辉煌灿烂的出土文物与源远流长的酿造历史,亲身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步入古城内的历史文化展区,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出土文物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莒地的古老故事。讲解员老师如数家珍,为我们详细解读了这些“时光的见证者”

  莒县不仅有厚重的历史遗存,其悠久的酿造历史同样令人神往。在古城的相关展陈,讲解员引领我们走进了弥漫着醇香的“酿造世界”

  带着从莒国古城汲取的丰厚文化滋养,我们对莒县这片古老土地的认识更加立体而深刻。实践之旅的下一站,我们转向了同样承载着莒地文化精粹的桥山砚台展览馆,在这里,我们不仅用眼睛观赏,更用双手触摸和体验,亲身感受了“文房四宝”之一——砚台的独特魅力与书法艺术的永恒韵律。

  指尖的墨香尚未散去,心中对传统技艺的敬意愈发深厚。我们社会实践队的文化寻根之旅继续深入,来到了此行最具“泥土气息”与“匠心温度”的一站——拜访莒县黑陶非遗传承人。在这里,我们不仅近距离观摩了有着数千年历史的黑陶制作技艺,更挽起袖子,亲手触碰泥土,体验了将一团陶泥赋予生命的奇妙过程,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在当代的蓬勃生命力。

  走进传承人赵老师那略显古朴却处处透着专业气息的工作室(或传习所),空气中弥 漫着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的气息。墙上、案头、架上,展示着各种精美的拓片作品:有庄重典雅的碑刻铭文,有栩栩如生的造像图案,有古朴雅致的砖瓦纹饰,甚至还有从珍贵青铜器上拓印的繁复纹样。每一幅拓片,都像一扇穿越时空的窗口,将那些深藏于博物馆或散落于田野的古代遗珍,“搬”到了我们眼前。传承人热情地为我们讲解了这门古老技艺的精髓

纸上生花:于红老师与莒县过门笺的艺术世界

  于红老师热情洋溢地迎接了我们。她不仅是技艺精湛的非遗传承人,更是一位充满感染力的文化传播者。她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莒县过门笺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剪下春风:动手体验非遗的快乐传承

  观摩之后,最令人期待的环节开始了——在于红老师指导下,亲自动手学剪(刻)过门笺! 工作室里顿时充满了兴奋和跃跃欲试的气氛。

  从莒国古城的文明曙光,到砚墨间的文脉流淌;从黑陶坊的泥土涅槃,到拓片台上的历史回响;再到剪纸案头的红火绽放——我们在莒县大地上,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沉浸式、多维度的文化壮游!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莒县最深沉、最独特、最具魅力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它们诉说着过往的辉煌,滋养着当下的生活,更昭示着未来的方向。通过这次深入的社会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保护、传承、活化利用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不仅是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参与和支持。(秦昊)

作者:三下乡网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