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光影青途”实践团深入探访栟茶古镇

时间:2025-07-25     阅读:

  “光影青途”实践团深入探访栟茶古镇

7月20日,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光影青途队赴南通栟茶古镇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对制盐技艺、古酒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考察,探究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

千年盐都:探访传统制盐技艺

图为古镇地标 季佳雨 供图

  栟茶古镇作为历史上重要的盐业生产基地,其制盐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在栟茶盐文化博物馆,团队成员详细考察了传统制盐工艺流程。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栟茶制盐采用“刮泥淋卤、盘铁煎炼”的古法技艺,需经过取潮、制卤、结晶等十余道复杂工序。现存最完整的清代煎盐盘铁重达1.2吨。

  据文献记载,该工艺使盐产率提升约30%。讲解员表示,制盐工艺中蕴含的资源利用理念,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盐册钩沉:传统盐务管理的会计智慧

  作为会计学院的学生,在栟茶盐文化博物馆,团队成员特别关注了历史上盐税征收的相关记载。栟茶古镇的盐业管理制度中已显现现代会计制度的雏形。首先,明代设立的盐课司建立了系统的盐税征收记录,采用“四柱清册”记账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与现代会计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核算逻辑完全一致。其次,盐场实行"联保制"和"循环簿"制度,要求各灶户相互监督并定期核对产量,体现了现代内部控制和审计理念。为现代会计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酒巷寻香:栟茶古镇的百年酒文化

  在探访栟茶古镇的过程中,团队特别走访了当地著名的酒巷。这条不足百米的小巷,因历史上聚集多家酿酒作坊而得名。如今,虽已不见当年酒坊林立的盛景,但漫步巷中,仍能闻到淡淡的酒香从老宅中飘出。

  据当地老人回忆,栟茶酒巷最兴盛时,曾有十余家酒坊在此经营,所产米酒远销周边地区。

  酒巷的探访让团队对栟茶古镇的文化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盐与酒,都是栟茶历史的重要见证。”队员在调研笔记中写道,“它们一个来自大海,一个来自土地,共同构成了这座古镇独特的生活记忆。”

  图为酒巷景观 季佳雨 供图

古镇新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漫步在栟茶古镇的老街上,团队成员们观察到,这里较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徐家大院、大东旅社等历史建筑经过修缮后,既保留了原有特色,又焕发出新的生机。近三年接待游客量增长了45%。

  当地文旅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古镇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开发。然而团队也发现,部分传统民居因长期闲置面临损毁风险,商业化开发中的同质化现象也值得关注。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当前古镇面临的重要课题。

实践回响:盐韵千年,薪火相传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就在身边。那些看似普通的盐粒、老巷、旧器具,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作为大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用手机记录古镇的动人瞬间,在社交媒体分享有趣的文化知识,向身边同学讲述栟茶古镇的故事。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季佳雨 供图

  未来,团队将继续关注栟茶古镇的发展,通过校园展览、短视频宣传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独特魅力,参与对文化遗产的共同守护。传承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要每个人都贡献一份心意,传统文化就能在新时代绽放光彩。(通讯员:周文静)

作者:周文静,季雨佳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