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红脉注山河·绿韵染峰壑·蓝渊润民心

时间:2025-07-25     阅读:
红脉注山河·绿韵染峰壑·蓝渊润民心
——地球与环境学院赴金寨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7月10日至16日,地球与环境学院“赤忱护红土·青衿染翠微”实践团队以“红色铸底蕴,绿色兴经济,蓝色绘新卷”为主题,赴革命老区六安市金寨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问卷调查、实地研学、红色宣讲、乡村振兴调研等多种形式,在这片热土上接受思想洗礼,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赓续“红”色血脉,砥砺青春担当
实践团队先后走进红军广场、洪学智将军纪念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旧址、大湾村等革命圣地,追寻先辈足迹,深刻体悟“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的伟大革命精神,更读懂那生命的赤诚与信仰的力量。



敬意沉沉,叩响五十九级台阶。红军纪念堂默然矗立,入党誓词回荡,丰碑前静立无言。蓦然回首,追思与敬畏燃成燎原之势,愿这份滚烫,烙印于亘古不变的热土。顺着广场拾级而上,一条通往陵园的精神长廊近在眼前。踏入陵园,洪学智将军纪念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鎏金的文字、不朽的“功勋”仿佛正以沉默的巍峨诉说着烽火岁月的忠魂壮歌。

道路蔓延向远方,实践团来到了大湾村。习总书记曾说,“在今天奔小康的路上,老区人民同样展现出了强烈的奉献精神。”昔日的大湾村交通闭塞、信息梗阻;如今的大湾村已然晕染出一场惊艳岁月的跃升。成员们深入采访了大湾村新华书店店长以及当地居民,实地调研了大湾村村民在全面脱贫后的生活质量、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以及老年人能否实现病有所医等民生问题。听书店员聊村民的新喜好,看文创员将山风酿成手作,更在这街坊闲谈里细腻感受:家常里淌出的,是最鲜活的大湾——富足安康,和融悦享。

探访“绿”色金寨,践行生态初心
在“绿”意涌动的金寨大地上,实践团将目光聚焦于绿色生态,前往六安茶谷与天堂寨镇。六安茶谷生态茶园,翠色欲流,茶香袅袅。在茶谷的核心产区,队员们走进千亩生态茶园,化身“小茶农”,穿梭茶树间,伸手除草、采摘、制茶,亲身触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脉络,读懂茶产业与生态共生的绿色之道。


放眼望去,天堂寨镇正枕着大别山的余脉肆意生长。实践团成员们踏进晨露未晞的漫山遍野,在民宿的茶香里,打捞着生态与发展交织的故事。听村主任黄守规先生细数山间趣事,更在村民的笑谈中,读懂那条“生态+旅游”的绿色路径。团队实地考察了森林防火智能监测系统、垃圾分类处理中心等设施。成员发放的200份调查问卷里,满是居民对“生态优先”的点头认可,藏着对未来最朴素的期盼。实践团成员们把生态担当写进调研报告,也写进大别山的清风里。若干年后回望这片土地,会记得曾有群年轻人,在这里与山为伴,与民同乐,为绿色金寨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蓝”韵兴水践使命,青春聚力筑安澜
革命的燎原之火,山野的生机润泽,终源于一汪碧水的滋养。这座被誉为“大别山明珠”的梅山水库水利工程镇守四方安宁。水质检测瓶内盛一汪澄澈,植被调查记录本上画满绿意,水库大坝的轮廓在阳光下愈发清晰——不仅是防洪灌溉的坚实屏障,更是滋养一方水土的生态绿肺。翘首以盼的日子,愈加丰沛的希望,“库区禁渔”、“生态补偿”让村民喜笑开颜。站在60米高的坝顶,队员姚明君望着脚下奔腾的水流,感慨道:这不仅是智慧凝结的丰碑,更是一代代水利人捧在掌心的责任——守护着江河安澜,便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告白。

金寨以红色文化牢铸底蕴,绿色生态旺兴经济,蓝色碧波镇守安澜,正为中国式现代化书写鲜活的山乡样本。据悉,本次实践活动累计形成调研报告3篇、红色文化作品10余件、“红绿交融”的研学路线2条。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把“坚贞忠诚、牺牲奉献、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转化为奋进动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撰稿:刘秦坤、姚明君
团队成员:吴雨泽、姚明君、王静、汤吕情、钟雯、赵嘉琦、顾文杰、胡子涛、刘泽林
指导老师:刘秦坤
 
作者:刘秦坤 姚明君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