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古山村,探寻田间“金钥匙”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经济作物种植与田园风貌是展现乡村发展活力的重要窗口,对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视域下横石水镇江古山村的经济作物种植现状与独特田园风采,广州新华学院古围红耕突击队来到江古山村开展实地调研。
稻田守望者:伯伯眼中的“金饭碗”
率先映入实践队员眼帘的,是在稻田中躬身劳作的伯伯。他抬手示意众人望向那片铺展至远方的金色稻海,话语中满是对土地的赤诚:“咱庄稼人最信水稻这‘金饭碗’!一年两季,当看着稻穗成熟时,心里才会踏实!”
(图1:农民伯伯在稻田中劳作 苏凯武摄)
谈及江古山村的水稻种植,伯伯的语气中透着笃定:“咱这地儿的水土啊,选好种,照着科学法儿耕作,极端天气较少,收成指定差不了!”他轻轻搓了搓沾满泥土的双手,掌心的温度仿佛还留存着土地的脉动——那不仅是一双劳作的手,更是一双托举着乡村希望的手。朴实的话语里,藏着的是庄稼人对土地最厚重的礼赞,是世代相传的农耕智慧,更折射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们扎根土地、守望丰收的坚定信念
甘蔗种植户:甜蜜事业里的“硬功夫”
沿着村内道路继续前行,实践队员们来到了成片的甘蔗地。正在田间忙碌的阿姨见状,主动停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起甘蔗种植的相关情况。她表示,江古山村的土壤质地与气候特征,与甘蔗生长的需求高度契合,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产出的甘蔗不仅甜度适口,品质优良,产量也始终保持在较好水平。
“每年到了甘蔗收获的时节,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投入到繁忙的采收工作中,那阵子虽然累,但看着一捆捆粗壮的甘蔗被运走,心里就别提多高兴了。”阿姨说道,话语间满是对丰收的自豪。从她洋溢着喜悦的神情中,不难感受到甘蔗种植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力量。
(图2:队员与阿姨交谈 苏凯武摄)
茄子种植能手:巧手种出“紫玛瑙”
队伍继续前行,一片茄子地映入眼帘。饱满的紫色茄子挂满枝头,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显眼。田垄间,一位伯伯正忙着采摘茄子,队员们便快步上前主动帮忙,一边麻利地将成熟的茄子放进竹篮,一边与伯伯拉起了家常。
“这些自家种的蔬菜,除了供家里吃,多余的都会拿到镇上的市场去卖,换些零花钱补贴家用。”伯伯说道。不仅有对当下生活的知足,更透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正是这方沃土的滋养,让辛勤的劳作有了丰厚的回报,也让乡村的日子在烟火气中愈发红火。
(图3-4:队员们在帮伯伯摘茄子 苏凯武摄)
清洁践行者:合力守护“好风光”
调研间隙,望着连片田园那承载乡村生机与希望的模样,实践队员决意以行动守护这份美好。队员们分组沿田埂、村道散开,手持工具细致捡拾塑料垃圾、废弃农药瓶等杂物。阳光炙热,汗水浸透衣衫,却挡不住队员们的热忱。近两小时俯身劳作后,村道和田边变得洁净整齐,田园在清风中更显清爽雅致,如拭去蒙尘的画卷重焕光彩。这不仅是一次垃圾清理,更是队员与乡村的深度对话。他们以双手拂去土地“伤痕”,彰显自然本真之美,更以行动践行青年对乡村振兴的担当,为美丽乡村画卷添上青春亮色。
(图5-7:队员们在田间道路清理垃圾 苏凯武摄)
一天的调研虽然短暂,但通过与几位伯伯和阿姨的交流,队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江古山村的经济活力和村民们勤劳致富的汗水。水稻、甘蔗、茄子等看似普通的作物,正是农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金钥匙”。这次活动,不仅让队员们收获了知识,更让队员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期待。古围红耕突击队队员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在三下乡的路上前行。
(图8:大合照 苏凯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