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至28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梅坞茶韵·龙井茶香”生态共富实践队深入杭州市西湖区梅家坞村,开展为期六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浙水院学子们以脚步丈量茶乡振兴之路,用心触摸发展脉搏,全方位解码梅坞西湖龙井“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生态共富密码。
立体调研:触摸茶产业振兴脉络 实践队首站走进梅家坞村委会,系统学习了梅家坞村依托西湖龙井核心产区优势,构建“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蓝图。从茶树种植、传统炒制到开发“茶文化研学”、“采摘体验”等特色文旅项目,一条带动村民共富的完整产业链条清晰展现。深入茶叶工坊,实践队观察到“机械提效标准化、人工精控塑灵魂”的现代化融合生产模式。通过深度访谈茶农与当地经营者,实践队切身体会到他们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和对生态价值的珍视,深刻理解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此次调研,实践队全面掌握了梅家坞从规划到生产、从生态到人文的发展全貌,为探索振兴路径、助力乡村共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寻根:传承茶廉融合基因 步入梅家坞周总理纪念室,泛黄的《采茶舞曲》手稿、跨越国界的总理纪念币,将总理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实践队的心田。
翌日,实践队探访中国茶叶博物馆。其中双峰馆区有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五大展厅,讲解员从茶的六大品类切入,沿着历史脉络,深入讲述各个朝代茶叶在种植、工艺、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变迁,生动呈现中国茶业的复兴历程与当代活力;龙井馆区更以全球视野梳理了茶史的壮阔脉络,印证了“茶为世界通用语”的深远影响力。在龙井馆区的非遗展厅中,集中呈现“十大手法”炒制技艺、普洱茶后发酵智慧等中华茶文化瑰宝,进一步坚定了实践队守护文化根脉、传承非遗技艺的决心。
梅坞行察:芳华融绘茶旅兴村 为精准助力梅家坞乡村振兴,实践队紧扣“茶旅融合”发展关键,深入村庄街巷与茶园,通过扎实访谈深挖现状:聆听村道旁老茶农倾授采茶技艺、传递土地敬畏的心声;洞察梅灵南路游客对纯粹生态体验的显著诉求,其徒步登山偏好与“一日深度生态游”的主流选择;把握民宿经营者所述的市场转型——从多日套餐加速转向一两日精致短居模式。这些一手发现,清晰揭示了现代游客的核心生态价值追求与市场动态演变,为实践队构思深化梅家坞茶旅融合、激活乡村动能的具体路径与方案,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现实依据和决策支撑。
躬耕砺志:青春焙制振兴滋味
实践收官日,实践队化身“一日茶农”深度体验。清晨跟随茶农入园,凝神学习“提手采”的指尖艺术,轻取“两叶一芯”的鲜叶精华。面对滚烫的铁锅,在茶农指导下亲身体验“抖、搭、捺、拓”的炒制技法,掌心的灼痕让“慢工出细活”的匠心刻骨铭心。晒青时亲手摊铺鲜叶,直观体会阳光和微风如何影响茶叶。当劳作之后,喝下早已备好的西湖龙井茶,那清澈微涩、而后回甘的滋味,让书本上的“龙井四绝”真正鲜活起来。这段亲手劳作的体验,让实践队对制茶智慧理解更深,并将成为后续为梅家坞茶旅融合献策最扎实的基础。
结语:绿叶承载的共富启示 六日梅坞行,浙水院学子扎根乡土实践,系统梳理生态共富的“龙井路径”:文化为根,非遗与红色基因赋予产业灵魂;生态为基,科学养护守护发展沃土;创新为脉,传统与现代融合激活新质生产力;青年为桥,躬身实践将智慧深植乡土。当指尖触碰晨露鲜叶,掌心感受炒锅滚烫,书本知识终化作脚下力量。实践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探索,让千年龙井的芬芳,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画卷中,飘向更远、更富生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