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蝉声阵阵。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里,河南工业大学社会实践三下乡项目华夏遗韵传承队踏上了前往开封朱仙镇的旅程,深入探寻木板年画与泥咕咕这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在清明上河园进行摆摊宣传,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朱仙镇木板年画: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在朱仙镇,传承队成员们首先参观了木板年画生产基地,目睹了这项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从选料、画稿、刻板到印刷、晾画,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和汗水。团队成员们有幸采访到了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继中老师,他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与木版年画的不解之缘以及为传承这项技艺所做的努力。
在采访中,张老师表示:“木版年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下去。”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动手实践学习,探索木版年画之美。

二、非遗文化泥咕咕:传统手艺焕发新活力
随后,传承团来到“泥人郑”第三代非遗传承人:郑路老师的工作坊,学习泥咕咕的制作技艺。泥咕咕作为中原地区原始鸟崇拜的物化形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团队成员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泥咕咕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传统手艺的魅力。
同时郑路老师也是《漫画清明上河图》《漫画水浒传》的作者。在交流中,大家了解到当地政府为保护和传承泥咕咕文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投资建设乡村振兴及文旅项目、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等,让这项传统手艺焕发新活力。
三、清明上河园摆摊宣传:传承文化,共享美好
最后,传承团来到了清明上河园,摆摊宣传木板年画和泥咕咕这两项非遗文化。在园区的各个角落,团队成员们向游客们展示了精美的木板年画和栩栩如生的泥咕咕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通过现场制作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团队成员们让游客们亲身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许多游客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四、结语:青春力量助力文化传承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华文化传承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实地探访和亲身体验,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他们纷纷表示,要将所学所得带回校园,传播给更多的同学和朋友,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借助青春的力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传承中华文化的行列中来,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