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四村访茶记,产业振兴绽新颜
为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下日照市岚山区茶叶产业的发展路径,感受政策扶持与市场活力碰撞出的火花。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茶田守望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7月9日前往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潘家洼村、安家湖村、卜家村、汪家庄村,实地探访当地茶园及春萍茶业、春雨茶厂等茶厂,通过与员工、负责人深入交流,见证茶叶产业如何成为带动村民生计改善的重要力量。
四村茶园:政策春风里的绿意新生潘家洼村的茶园依山而建,茶树沿坡势铺展,形成层层叠叠的绿色景观。作为当地较早推行生态种植的区域,这里杜绝化肥农药,采用人工除草与物理防虫结合的方式,守护茶叶的天然品质。在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下,村合作社统一规划茶园管理,引入优质茶苗,推动传统种植向标准化转型,茶叶的品相与口感均有显著提升。
安家湖村的茶园则凸显基础设施升级成效。田间地头的智能灌溉系统有序运行,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实现精准补水;太阳能杀虫灯整齐排列,既减少了虫害,又避免了农药残留。这些变化源于当地对农业现代化政策的积极响应,不仅降低了茶农劳动强度,更让茶叶产量稳定在较高水平。
卜家村与汪家庄村的连片茶园展现出规模化发展态势。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整合的茶园,统一采用良种种植与科学管理模式,田埂上的气象监测设备与土壤检测仪成为“标配”,为茶农提供实时数据支持。这种集中化、科技化的种植模式,让两村茶叶的优质品率较以往提升近两成。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庄内茶农进行交谈。袁成鑫 供图
春萍茶业——传统工艺与现代设备的协同春萍茶业的生产车间内,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设备共同运作。铁锅杀青的灶台旁,设有控温仪器,操作人员在手工翻炒茶叶的同时,参照仪器显示的温度数据进行调控。这一方式保留了手工翻炒形成的独特香气,成品质量稳定性较以往有所提升。作为当地经营多年的茶企,其延续使用的“杀青、揉捻、烘干”传统工序,已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春萍茶业负责人介绍,依托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政策,企业于近年完成生产车间改造,新增了自动化分拣机与真空包装设备。“改造后,分拣环节效率提高,以往几人一天的工作量,现在机器几个小时即可完成,且分拣精度更统一;真空包装则使茶叶保鲜期较传统包装延长了3个月以上。”
图为社会实践队成员采访春萍茶业负责人。袁成鑫 供图
春雨茶厂:科技创新驱动的全链条升级春雨茶厂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智能化生产线贯穿茶叶加工全程。鲜叶经过自动分拣、智能揉捻、精准发酵等环节,最终成为成品茶,每个步骤的数据都实时上传至管理系统,实现全程可追溯。
在品质把控方面,茶厂还专门设立专业检测室,并配备先进检测设备,对每批茶叶的营养成分与农残指标进行严格筛查。同时,茶厂积极响应“电商助农”政策,搭建线上销售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推广等方式,让日照绿茶直达全国消费者,并且线上销售额已占总营收的半数以上。此外,茶厂还预计开发采茶体验、茶文化讲解等文旅项目,来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茶香满径,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四村茶园的生态转型到茶企的创新发展,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茶叶产业的蓬勃态势,正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缩影。茶叶不仅成为当地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更带动了包装、物流、文旅等相关行业发展,为乡村注入持续活力。
当地政府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支持力度,从科技研发、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发力,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相信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活力的双重作用下,岚山茶叶将香飘更远,为乡村振兴书写更多精彩篇章。(通讯员 于心雨)

图为茶田守望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合照。袁成鑫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