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广西师范大学学子系统筹备金秀瑶绣调研,多维助力非遗活态传承

    时间:2025-08-02     阅读:
    来源:张婷 孙瀚雅 廖美萱 梁芯瑞 梁梓耘 曹晓玉
2025年4月20日至7月3日,广西师范大学“金绣前程”瑶族织绣调研团队在广西来宾金秀瑶族自治县开展为期75天的社会实践调研筹备工作。这支由历史学、社会学、旅游管理等学科12名学生组成的团队,聚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织绣的活态传承与旅游新业态融合路径,通过系统性理论建构、田野路线规划及数据工具开发,为深入瑶乡调查奠定基础。该项目获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学术支持,并纳入金秀县文化振兴重点协作项目。
   深耕学术:构建非遗传承创新理论坐标
   瑶族织绣承载着瑶族迁徙历史与精神信仰,其八角花纹象征先祖八方迁徙之路,盘王印纹记载盘瓠神话的民族记忆,2018年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当前面临三重危机:金秀县文化局2024年普查显示,全县掌握挑花、锁绣核心技艺的传承人仅存37位,其中70岁以上者占比达68%;传统织绣因单件手工耗时超80小时,市场售价普遍高于3000元,年销量不足200件;更严峻的是,县职业教育中心近三年瑶绣选修课报名人数下降41%,揭示技艺代际传承濒临断裂。面对困境,广西师范大学跨专业团队以“金绣前程”为名展开攻坚——名称中“金”指向世界瑶都金秀,“绣”凝练织绣文化内核,“锦绣前程”谐音隐喻非遗重生愿景。团队系统梳理近五年国内外前沿成果,重点研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与中国文旅部非遗旅游融合政策,建立三维分析框架。通过交叉比对贵州苗绣纹样IP授权、云南白族扎染民宿工坊等7个案例,运用态势分析法提炼非遗活化黄金三角模型:文化符号现代转译系根基,产业链条垂直整合为引擎,社区参与赋权机制作可持续保障。基于此,团队确立《文旅融合视域下非遗创新传承赋能旅游新业态机制研究》核心课题,形成“纹样解码—产品开发—市场验证”闭环研究链。
   精织网络:布局立体化田野调查体系
   为突破调研碎片化局限,团队构建文化基因、生产实践、生态原真三重维度的全域调查网络。文化基因维度以金秀瑶族博物馆为核心,计划对馆藏132件清末民初织绣文物实施高精度数字化采集,重点解析盘王印、狗牙纹等17类图腾的宗教隐喻与历史变迁;同步对接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调取传承人档案构建技艺传播树状图谱。生产实践维度深入自治区级非遗工坊“瑶凤凰”,全程记录设计师解构重组八角花纹为箱包配饰的九道工序,量化产品开发周期与市场反馈关联;蹲点“瑶服世家”妇字号基地两周,建立原料采购中蓝靛草成本、生产效能日均0.5米每人、景区代销占渠道78%的三维数据模型。生态原真维度进驻罗香乡古占瑶寨,用民族志影像仪记录“度戒”仪式中织绣礼服的神圣性表达;在六巷乡下古陈村开展参与式调研,借助统计软件分析128份青年问卷,识别收入预期低占63.2%、技艺复杂度高占57.8%等七大拒学动因权重。针对金秀县83.6%面积为山地的地形,团队创新设计双轨交通方案:跨乡镇移动依托每日6班县域环线客运巴士覆盖全县6镇18村,村寨内部以共享单车破解末端通行难题,编制含瑶医药青蒿外敷止血法、卫星离线地图的16页《突发状况应对手册》。淬炼利器:开发精准化数据采集方案团队研发三套数据工具破解质性描述局限。游客需求模块采用混合方法:定量层面通过21项指标问卷,使用李克特五级态度量表测量游客对盘王印象征祖先庇佑的知晓率28.4%、200至500元价格区间接受度62.7%、文创首饰类需求71.3%;定性层面在旅游平台发起叙事征集,收到347份文本经情感分析显示“神秘感”词频35.2%、“昂贵”28.7%为核心标签。传承生态模块首创双轨记录法,结构化访谈涵盖技艺传习平均9.3年、日均收益86.5元、政策扶持不足感知度73%等13变量,配套自研APP实现瑶语访谈实时转译且准确率达92.6%。市场行为模块在县城集市设3观察点,采用15分钟时段抽样记录游客平均驻留47秒、询价转化率11.3%、机绣仿品占成交量89%等数据。同步制备标准化物资包:抗风雨复合材料队旗、电子工牌动态纹样显示系统、详载192种纹样印刷标准色值的工具书、校级公函及35位传承人联络档案。邀请民族学专家开展影像采集禁忌、田野数据加密存储等专项培训,全员通过考核获非遗田野调查资格认证。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