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华夏,上下五千。我国最早有关食用菌的记载可追溯到7000-5000年前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仰韶文化,那时的先民便采集野生菌菇食用。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历史则在1000年以上,而西方的食用菌栽培史则仅有短短的300年。
“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莼丝无点涩。伞不如笠钉胜笠,香留齿牙麝莫及。”宋代诗人杨万里用生动的修辞技法将香蕈(即香菇)的色、香、味描绘地跃然纸上,令人垂涎欲滴,同时也佐证了我国拥有漫长且丰富的食用菌采食历史。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长青青衿实践队响应“大学生返家乡”号召,前往河南省鲁山县观音寺乡、瓦屋镇等乡镇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对九九菇乡情高管焦禄、技术人员李沐白、瓦屋镇土桥村村长李红超和在当地企业中务工的村民进行了访谈,探寻食用菌种植技术在鲁山发展情况以及食用菌产业在鲁山县乡镇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小队第一站来到鲁山县香菇协会进行参观,九九菇乡情高管焦禄热情接待。
“中国是世界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产量占全球80%。食用菌是中国第五大农业产业,位于粮、棉、果、蔬之后,中国也是食用菌培养技术最先进的国家。”走进鲁山县香菇协会,映入眼帘的便是展柜里琳琅满目食用菌样品,展柜上方是鲁山县各乡镇香菇种植情况分布图:西北各乡镇香菇种植基地星罗棋布,产业发达;而同属伏牛山麓的西南地区却鲜有基地分布。对此,焦禄解释道:“其实西南地区香菇种植条件比西北地区更好,但西南地区旅游业发达,经济发展良好。我们选择欠发达地区作为基地,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就业,两全其美。”
对鲁山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初步了解后,小队一行人赴观音寺、瓦屋等乡镇,对部分基地进行实地调研。
“企业配有无菌良种培养实验室、低温低湿冷藏室等先进设备,保证每一枚香菇品质优良。”在高科技与新设备的加持下,炎炎夏日也能进行食用菌培养:恒温大棚的菌架上摆满了菌棒。“之前菌棒没法过夏,孢子不耐高温。”除了恒温大棚,菌棒的制备、孢子的接种、香菇的预处理等流程也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企业投资千万元实现装袋 、灭菌等全流程自动化, 单工序人力减少90%。工人们可以远离繁重的体力劳动,只需要在控制室里监视设备就可以了”李沐白说。
“香菇种植业是咱们土桥村的支柱产业,九九乡情和尧荣菌业两大食用菌企业不仅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还为乡亲们提供不少就业岗位。”村书记李红超说。食用菌产业是土桥村的经济命脉,冬天,菌棒里种下一粒粒希望的孢子;春日,菌伞托举起一个个致富的希望。“俺是贫困户,因学致贫,家里四个孩子。当家的(丈夫)出去打工了,俺自己一个人在家照看孩子,农闲的时候去企业里打零工补贴家用,现在大儿子已经工作了,三个小的也考上大学了。”员工李阿姨自豪地说道,“遇上好时候了,政府支持加上企业的帮扶,俺们贫困户的日子也过的越来越好了。”近期河南遭遇数十年不遇的旱灾,在田地中农作物纷纷倒下时,是低温大棚里的朵朵菌伞,为村民遮住阵阵热浪,守护了村民张张笑脸。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三农问题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深远意义,三农问题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是国民经济的战略后院、是社会稳定的稳压器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支撑。北京科技大学长青青衿实践队的大学生关心三农问题,深入基层,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为解决三农问题贡献涓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