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边境地区教育提质增效,北京科技大学鹿贝柯宁鹿育梦乡村振兴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近日再度启程,奔赴祖国南疆——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桐棉镇中心小学,成功开展了为期两星期的支教活动。这已是实践团连续第二年扎根这所边境小学,以青春智慧和专业学识,为当地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
深耕特色课程,点燃求知星火
实践团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紧密对接乡村教育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融合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的多元化课程,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
美育浸润心灵:《画里的小美好》引导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美好与想象;《小小墨旅》带领孩子们领略书法丹青的韵味,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五彩壮娃奇遇记》、《竹韵匠心》则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艺术创作,深化文化认同。
科学启迪智慧:《有趣的物理现象》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实验,将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直观可感;《神奇的自然密码》带领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奥秘;《有趣的“折学”》则巧妙融合数学与手工,锻炼空间思维与动手能力。
实践赋能成长:《大地的时光手记》引导孩子们观察自然,记录成长;《奇妙英语课堂》、《快乐英文歌》在互动与歌声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情绪小怪兽》、《我是沟通小达人》关注心理健康与社交技能培养。
非遗传承与地域文化:《壮族非遗探趣》等课程,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让孩子们了解并珍视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文化自信。
音乐与综合素养:《快乐哆唻咪》等课程,用旋律陶冶情操,提升艺术修养。
课堂之外,实践团精心组织了丰富的课余活动:活力四射的趣味运动会,轻松愉快的七彩大课间,寓教于乐的观看英文和启蒙电影,锻炼表达能力的朗诵比赛,以及展现团队风采的唱歌比赛。开营仪式则庄重地开启了这段旅程,并为其画上圆满句号。这一系列举措,有效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索”的学习新境界。
聚焦痛点难点,务求帮扶实效
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乡村教育现状的深度体察。实践团成员在授课与互动中,敏锐地察觉到当地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部分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现实挑战。
为此,团队创新采用“家访+学情跟踪”双轨并行的模式。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促膝长谈,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习惯及面临的困难。基于详实的一手资料,团队为有需要的学生“量身定制”了个性化辅导方案,力求帮扶精准到位。
同时,作为北科大“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宁鹿育梦实践团始终秉持“支教+调研”的双线并重传统。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团队深入考察桐棉镇及宁明县的文旅资源禀赋,积极参与当地文旅宣传路径的构思与设计,致力于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建议报告,为地方发展贡献高校智慧。实践团队长付欣然深情表示:“支教的意义,不仅在于传递书本上的知识之光,更在于为乡村孩子推开一扇认知广阔世界的窗。我们愿做持续的浇灌者,期待教育之树在祖国边疆的沃土上深深扎根,终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赓续钢铁精神,绽放青春芳华
临别之际,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互赠亲手绘制的心意卡片。稚嫩的笔触、斑斓的色彩,勾勒出课堂上的欢声笑语、实验成功的惊喜瞬间,更写满了彼此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与坚定约定。
据悉,自2024年起,北京科技大学“鹿贝柯”系列实践团在宁明县已累计开展支教服务超200课时,惠及当地学生逾6000人次。其扎实的工作和显著的成效,多次获得校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荣誉。薪火相传,使命在肩。未来,北科大学子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钢铁摇篮”的坚韧精神,让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深情厚谊绵延不息。他们誓言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以奋斗为笔,以奉献为墨,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