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研究水利工程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协同关系,引导师生洞察国家现状、体验社会脉动,致力于服务民众、实践个人价值与服务国家的崇高理念,2025年7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浪底解码探索”社会实践队深入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移民村,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访谈。他们发现,大坝的建设不仅涉及居民搬迁,还通过促进就业、激活资源等途径,与乡村形成了“工程推动发展,乡村借助机遇振兴”的共生模式。
实践队员访谈村民
小浪底大坝的建设深刻地改变了村庄的发展轨迹。在建设过程中,农民们参与大坝的施工,学习到了宝贵的技术知识,并积累了发展的资本;同时,部分村民获得了景区保洁等就业岗位,从而拓宽了他们的收入来源。如今的小浪底村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街道整洁有序。自1993年起,由于大坝建设的需要,小浪底村实施了整体搬迁。与荆支书的交流中了解到,目前小浪底村的户籍人口为1109人,但实际常住人口仅约350人,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成为了村庄的主要居民。在搬迁初期,首批102户村民由村集体统一建房,并按照每平方米80元的标准进行了补偿;后续的村民则在分配到的宅基地上自主建房。经过2019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及2023年的道路拓宽和环境优化,卫生室、便民服务大厅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为了发展集体经济,村里组织了种植葡萄和石榴的村民外出学习技术,并将所学知识传授给他人,同时提供了170多亩的土地用于分散流转。小浪底村的石榴园,展示了种植规模调整后的景象。然而,近年来,由于品种和销路问题,石榴的种植规模已经从120亩缩减至60-70亩。
老师带领实践队员在村委会了解相关情况
在发展过程中,青壮年流失、农产品滞销等问题亟需解决。然而,村庄正依托光伏产业的收益(学校房顶光伏收入归集体所有)、沿黄公路的区位优势以及“乡里”商标的规划,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实践队成员通过研讨,梳理了调研成果和发展建议。他们表示,将结合调研结果,为小浪底村利用工程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的智慧,在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坚定“以专业所长助力乡村发展”的信念。在此过程中,更要弘扬勇于探索、不懈奋斗的精神,将这种精神升华为小浪底村乃至整个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实践队与小浪底村地标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