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的经济版图中,江阴围绕“345”现代产业集群方向形成高度协同的产业生态,汇聚丰富人才资源,正凭借蓬勃的创新活力和强大的创业实力脱颖而出,成为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近日,江南大学商学院“志青春·与国同行”知行新澄力实践团怀揣着对创新的热忱来到江阴,开启了探索创新创业之路的暑期实践旅程。实践团对话不同类型的创新型企业,把握时代发展命脉,了解企业人才引进方面的需求并进行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交流。
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款新药从发现到上市要闯过1000多道关”的行业现实震撼人心。121未来产业园以“超越人类极限寿命”的寓意,构建起“五位一体”特色产业链。

“知行新澄力”实践团参观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陈心语 摄
实践团接着走访园区企业江苏普莱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江苏佰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的核心产品。企业实验室科研人员向实践团展示了药物测量配比的实验过程。在与企业的深入交流中,“产学研协同”是高频词: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产业园提供中试平台,政策解决资金难题,三者合力让“实验室成果”到“市场产品”的距离缩短了一半。如佰澳达目前与清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科研合作关系。这种“快慢平衡”的创新节奏,让同学们明白,真正的创业不是“追风口”,而是在“坚守核心”与“灵活应变”中找平衡。

“知行新澄力”实践团参观江苏普莱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陈心语 摄

“知行新澄力”实践团参观江苏佰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陈心语 摄
实践团还来到高新区企业梭莱镀膜工业有限公司,参观镀膜车间并与企业人事进行座谈。成员们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培养模式等进一步提问,在交流中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于高校人才的期待。江南大学校友分享职场实战经验:“优先选择行业龙头积累实战经验”“从实验室到管理层的转型要敢闯敢试”,这些来自职场一线的经验之谈,为在校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了珍贵参考。

“知行新澄力”实践团与梭莱镀膜工业有限公司交流座谈 刘佳源 摄
“把卡脖子的难题变成领跑的优势”,在江阴通用半导体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这句话有了生动注脚。企业2020年推出的国内首台激光引切设备打破技术垄断,2023年研发的130微米碳化硅精定玻璃远超日本同类产品的400微米标准。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研团队,用自主专利书写着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江阴答卷”。

“知行新澄力”实践团参观江阴通用半导体有限公司 陈心语 摄
实践团最后来到无锡宇钛半导体有限公司,参观走访企业车间,了解了半导体工艺重要金属镀膜工艺。此外,实践团成员还与公司总经理陈天奇和专业技术顾问陈老师展开座谈。在交流过程中,陈老师对在校大学生提出建议,认为大学生应注重基础学习,找到个人兴趣和定位,实习应侧重专业方向。企业更青睐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积极性高、能坚持不懈解决问题的人才。同时,公司期待未来与江南大学等高校开展更密切的交流和合作。

“知行新澄力”实践团与无锡宇钛半导体有限公司交流座谈 刘佳源 供图
三天时间,五家创新型企业,从生物医药到半导体芯片,每一家企业都在用创新书写“中国智造”的未来。这场实践,让实践团成员们看见了创新的力量,未来,他们将以江阴为镜,做敢想敢为的商科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