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来自潍坊学院的两支实践团队怀揣滚烫热忱,深入城乡大地,以差异化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护星计划”服务队聚焦乡村幼教与特殊儿童关爱,用专业学识与赤诚爱心点亮教育之光;“瓜由青年说”先锋团深耕农产品品牌化与三产融合,开展一场特教心灵与田园果蔬的双向滋养。
护星计划:教育赋能,爱心熔铸,共绘繁星点点
“护星计划”服务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带着高校的专业积淀与青春热忱,将足迹深深印刻在山东省多个地市的城乡版图上。他们的身影穿梭于日照的乡村幼儿园、潍坊的社区幼教机构、东营的儿童成长中心,也定格在聊城的特教课堂、济南的关爱中心里,把系统化的教育理念与有温度的专业服务,精准播撒到学龄前教育一线与特殊儿童身边,成为激活乡村教育振兴的一股鲜活青春力量。从策划初期的需求调研到活动落地的细节打磨,团队始终以“因地制宜、精准赋能”为准则,既尊重乡村教育的本土特色,又引入前沿的教育思维,让每一份付出都能真正扎根大地、触达心灵。
在日照、潍坊、东营等地的幼儿园,团队成员紧扣乡村幼儿成长特质,设计了互动早教游戏、绘本阅读引导、趣味手工创作等多元活动。他们巧用玉米皮、树枝等乡土材料搭建游戏场景,将田间作物融入故事讲解,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丰富认知维度、提升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座谈交流、示范课展示等形式,向园所教师传递“以儿童为中心”的前沿保教理念,协助优化教学方案,为乡村及社区早期教育注入蓬勃活力,推动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的双重革新。
针对特殊儿童群体,服务队在聊城、临清、青州、济南等地的特教学校与关爱中心,提供精准化专业支持。教育、心理等专业志愿者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不同类型特殊儿童量身定制康复训练方案与融合教育活动,辅助开展认知能力训练;他们以超乎寻常的耐心陪伴孩子,用细腻的肢体语言与真诚的情感互动搭建心灵桥梁,助力特殊儿童逐步融入集体。此外,志愿者还通过教学观摩、经验分享等方式,与本地教师共同探讨特殊教育技巧,助力提升当地特教水平,实现志愿服务与地方教育力量的双向成长。正如团队成员所言:“孩子们课堂上专注的眼神、脸上绽放的笑容,特殊儿童一点点敞开心扉的瞬间,便是对所有奔波劳顿的最佳回馈。”
“护星计划”用专业与爱心证明,教育帮扶绝非简单的知识输送,而是一场跨越城乡的心灵对话,一次专业力量与本土需求的深度融合。它以青春为笔,在乡村教育的画卷上勾勒出温暖的线条——为幼儿园的孩子们打开看世界的窗,为特殊儿童的心灵搭建通往集体的桥,更让乡村教育工作者触摸到前沿理念的温度,让乡村的教育土壤更肥沃,让每一颗曾被忽视的“星星”都能在适宜的阳光下舒展光芒。
瓜由青年说:品牌兴农,产业破局,激活乡土潜力
跨越近16000公里的山河路,潍坊学院“瓜由青年说”先锋团的青年学子们带着对乡村振兴的深度思考与实践热忱,踏上了一场穿越内蒙古、宁夏、湖南、重庆等地的调研征程。他们的足迹从贺兰山下的葡萄庄园延伸到巫山深处的脆李果园,从涟源山地的砂糖橘林迈向中卫戈壁的硒砂瓜田,每一步都紧扣“农产品品牌化”与“三产融合”的核心命题。
在内蒙古乌海汉森酒业与宁夏银川欣恒酒庄,他们见证了葡萄种植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的蜕变——“技术员+农户”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从剪枝到采摘的全程标准化管理,个性化定制与文化创意让葡萄酒跃升为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科技与土地的深度结合催生了强劲产业活力。
重庆巫山曲尺的脆李种植基地里,产业崛起的故事令人振奋。当地构建的“农技员+合作社+果农”帮扶体系,通过农技员定期下乡指导、合作社统一渠道开拓,让清甜爽脆的脆李实现品质跃升。而深加工让果实身价倍增,“农业+文旅”模式更激活乡村旅游,使脆李从“应季鲜货”变身为“四季可售”的高附加值产品,让村民稳稳端起“旅游碗”。
湖南涟源龙塘镇的金秋砂糖橘种植基地,以“反套路”操作破解发展困局:嫁接成熟品种抢占“基因优势”,1563亩山地从“试验田”变为年产120万斤的“黄金谷”;水肥一体化系统与智慧平台保障品质稳定,依托早20天成熟的“时间差”跳出同质化竞争,让沙糖桔成为串联增收与乡村提质的“能量核”。
在“中国硒砂瓜之乡”宁夏中卫,病虫害远程监控、无人机植保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让昔日“十年九旱”的石头滩焕发新生,亩产稳超4000斤的沙甜西瓜,成为名副其实的“硒”望之果。实践团成员深入瓜田劳动时深切体会到,让“好技术”变得“好懂好用”,助力农户从“埋头苦干”转向“科学巧干”,正是青年赋能乡村的重要方向。
从葡萄酒庄的科技赋能到脆李、砂糖橘、硒砂瓜的品牌崛起,“瓜由青年说”先锋团的调研实践生动证明:农产品品牌化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抓手。通过科技赋能品质、三产融合拓链、创意营销增值,不仅能让乡土特产跳出“低价竞争”陷阱,更能激活乡村经济的内生动能,让“土疙瘩”变成“金宝贝”,让农民在产业链升级中共享发展红利。
青春作答:共绘乡村振兴画卷
无论是“护星计划”服务队用教育点亮希望之光,还是“瓜由青年说”先锋团以品牌激活产业动能,潍坊学院这两支团队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与乡村的深刻联结。志愿者们一次次努力,种下的是“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的信念,收获的,是星光与青藤共同孕育的、诠释着教育温度与乡村发展、沉甸甸的希望。(作者: 刘璟瑶 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