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智”在深蓝,“渔”见振兴——民大“智渔兴农科技服务队”赴旅顺口区刁家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8-05     阅读:
    来源:大连民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渔兴农“科技服务队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连民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渔兴农”科技服务队于8月1日深入大连市旅顺口区刁家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开展了充实紧凑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实践团队紧紧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依托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智能机器视觉技术+机器人技术”学科优势,以参观学习、实践操作、收集参数、调研访谈等方式帮助渔民增产增效,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与青春活力。
一、循“箱”探源——走近深蓝循环水系统,解码渔业新质生产力
       服务队来到了位于旅顺口区刁家村智能化内循环海胆养殖基地,系统考察学习了这套占地近10亩的“沉淀—过滤—净化—回输”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基地技术人员陈工围绕智能化养殖设备运行原理,以PLC控制柜为教学案例,为服务队成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整条养殖链的自动控制原理。服务队成员通过实地观摩与实操学习,切身领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为积极推动“智能控制”“自动化技术”等课堂知识向渔业生产一线应用转化,和后续参与智能化养殖设备创新打下了宝贵的实践基础。
图1 服务队在李工带领下参观循环系统和PLC控制柜
二、循“声”问技——探寻海胆养殖致富节拍,夯实田间实训赋能课堂
        在恒温恒湿的养殖车间,基地工程师李工指导服务队成员开展巡检工作,同学们通过观察海胆摄食状态、剔除死亡个体,完成了病害早期识别的实操训练。指导教师蔡克卫针对养殖过程中的几项关键参数,现场记录实时数据,为“图像识别+时间序列预测”的病害预警模型采集了首批基础数据。蔡克卫老师表示,这一实践环节不仅深化了同学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研认知与方法论,同时聚焦了渔业生产痛点,探索建立基于智能诊断的病害预警模型,为系统性解决行业关键难题提供了关键支撑数据和初步解决方案,有效将科技创新实践深植于产业一线,为智慧渔业发展注入鲜活动能与坚实保障。
图2 服务队成员观察海胆生长情况进行巡检讨论
三、循“卷”求真——浪头问卷“摸准脉搏”,聚焦产业“靶向破题”
        最后,服务队成员深入养殖塘边、渔户家中,紧盯海胆养殖中的三大急难愁盼问题:苗种品质不稳、设备老旧费工、病害层出不穷,与养殖户面对面唠难题,把养殖户们的各自诉求梳理汇总成技术攻关台账,再与养殖基地专家共谋解决方案。回到学校,服务队将充分发挥学校实验室资源优势,联动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师生力量,开展算法优化与装备迭代研究,确保科研成果精准对接产业一线,让科研成果真正走进鱼塘、惠及三农。
图3 服务队成员深入进行走访调查
       潮声渐远,满载而归。此次科技创新研学实践,既是机电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重要指示的生动缩影,更是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服务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机制,聚焦海胆养殖的苗种优化、病害防治、装备升级等产业痛点,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动智能渔业技术等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更将以校地共建为纽带,积极促进各民族养殖户协同发展、共享成果,巩固各民族共同奋斗的产业基础,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使命。

图4 服务队和指导老师进行合影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