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非遗技艺融创新 古厝茉莉润人心”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中华文化传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8-05     阅读:
    来源:周灵莉
    为响应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推动传统文化进生活”的号召,深入学习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6月29日,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非遗技艺融创新 古厝茉莉润人心”中华文化传承实践队奔赴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春伦大众茶馆,围绕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聚焦技艺体验、文化浸润与创新启迪三重维度,为非遗的活态传承贡献青年智慧。
图1实践队师生在茉莉花茶非遗场馆合照
探源非遗文化精粹 感悟茉莉花茶魅力​
    实践队首站深入春伦大众茶馆,溯源茉莉花茶千年非遗文化魅力。在弥漫着古厝风韵与茉莉清香的氛围中,队员们跟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梓健,沉浸式体验了福州茉莉花茶制作的核心——“九窨一提”非遗窨制工艺。张老师在为我们演示茉莉花茶制作的过程中,道出了“平、抖、蹚、拜、烘、窨、提”的七字真诀。尤其在传授“恰到好处”的匠艺时,张老师妙解天机:“茶胚吸香自有‘容量’极限,多窨一次非但无用,反坏珍味!”队员们也由此领悟到,这不再是书本上的冰冷知识,而是触手可及、饱含温度的文化根脉。张老师以匠人智慧道破:九窨之限非随意增减,而是茶叶吸香与茉莉吐芳的物种完美契合点,是蕴藏着自然法则与酸碱平衡的生命哲学。通过亲手感知茉莉花与茉莉花茶之间相互融合的巧妙配合,抽象的非遗技艺化作可触的匠心跳动,队员们也深刻体悟“三分靠技艺,七分凭体悟”的传承真谛。
图2非遗传承人张梓健师傅为实践队师生展示茉莉花茶窨制技艺
​ 探讨非遗融合创新 赋能产业生态振兴
    深入领悟传统技艺精髓后,实践队迅速转入思考非遗文化如何融入现代生活、赋能乡村振兴。在此基础上,队员们就“数字化营销模式如何助力老字号破圈、文旅融合路径如何提升消费者非遗体验感、品牌年轻化策略如何吸引新生代”这一系列问题向张师傅进行了采访。张师傅结合当地蓬勃发展的茉莉花产业生态——包括琳琅满目的茉莉花手办、可亲手体验的茉莉花茶窨制、茉莉花手串编织、茉莉花香薰调配等项目,以及周边兴起的茉莉花茶主题民宿和茉莉花主题小镇——提出了具体建议:设计融合现代审美的便携式“茶蜜盒”伴手礼;开发“闻香识花—巧手窨茶—串珠品意—调香寄情”的全链条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深度参与;并利用新媒体平台讲好“一片叶子一朵花”的动人故事,助力非遗文化让更多人所了解和接受,使得“古厝茉莉”成为村民增收的“金枝玉叶”与福州文化新名片。
图3福州茉莉花茶非遗博物馆陈列的相关产品
探寻古厝茉莉根脉 弘扬非遗文化自信
    此次深入“古厝茉莉”核心腹地的实践之旅,是实践队员队员们积极响应文化育人、坚定推进“三下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行动。队员们在非遗技艺与现代理念的碰撞中,切身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心灵的滋养与感召,更点燃了以专业智慧助力非遗“活态传承”的内在动能。未来队员们将持续深潜文化根脉、探寻创新密码,锤炼弘扬文化自信的青年担当。让穿越时光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让非遗基因在数字化浪潮中澎湃新生,使每一朵穿越历史的茉莉,都在新时代枝头绽放灼灼光华。
图4福州茉莉花茶非遗博物馆
 
图5实践队师生与非遗传承人合影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