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古韵新村探索团”深入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长流水村,参与三下乡活动。在村党支部书记孙希明与驻村“第一书记”张勇引导下,团队聚焦该村深厚的红色底蕴与独特生态资源,探寻“红绿交融”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踏上长流水村的土地,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张勇书记的带领下,探索团成员们步入村中精心修缮的抗战烈士故居,指尖抚过斑驳墙壁,耳畔回响着烽火岁月的壮烈故事。沿着蜿蜒的红色背篓小道前行,仿佛与当年穿梭于山林、为前线运送物资的支前队伍同行。实践团队以镜头和文字,虔诚记录下每一段被时光打磨的印记。
图为团队成员李宇龙采访抗战烈士后人
长流水村的魅力,远不止于烽火传奇。145株历经百年的古栗树,是这片土地馈赠的生态瑰宝。探索团调研发现,该村正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匠心独运地构建“革命精神沉浸体验+生态文化创新传承”新模式,打造“红色研学+古栗文创+古村徒步”三位一体的文旅生态产业链,力求破解乡村文旅同质化困局。
实践团队观察到,村中悄然兴起的“乡野咖啡”成为点睛之笔。咖啡的醇厚香气与古村的静谧悠远奇妙交融,营造出别具一格的“乡野美学”空间。搭配精心发展的乡野烤肉等特色餐饮,一条完整的沉浸式文旅消费链条已然成形。这些业态的成功,关键在于深度激活了村庄的自然与文化基因,将传统农家乐升级为饱含地域特色与文化深度的体验场景,让游客的脚步慢下来,心灵沉下来。
图为长流水村乡野咖啡空间
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古韵新村探索团”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为长流水村量身定制了一份详实的综合游玩攻略。该攻略深度整合红色历史、古栗生态与古村风貌三大核心资源,为游客规划了既能感悟革命精神洗礼、体验古栗文化创意,又能享受自然徒步乐趣的精品路线。这份凝聚青年智慧的建议方案,为长流水村实现可持续、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助力其乡村振兴之路行稳致远。
图为古村新韵探索团与两位村书记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