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追寻创新足迹:东财学子探访东软与新松的硬核实力

    时间:2025-08-15     阅读:
    来源:作者:高晴;团队: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团队

追寻创新足迹:东财学子探访东软与新松的硬核实力

2025年7月21日至23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辽宁考察足迹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走进大连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和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这支由12名师生组成的团队,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时的足迹,探寻两家创新型企业在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突破,体悟辽宁产业升级的鲜活实践。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远程医疗屏到全球智慧生态

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位于大连高新区黄浦路901号东软软件园,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29日在大连考察的首站。企业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MRI、核医学成像等50余种高端医疗装备,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其远程医疗系统已覆盖国内1000多家医院。总书记评价“高新区要做实‘高’和‘新’”,并肯定东软“用信息化手段更好为群众服务”。当前,东软正依托完善的人才、知识产权与数字化平台,持续推动高端医疗装备、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创新,成为东北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杆。
 
7月21日上午9时,大连高新区黄浦路901号的东软软件园晨雾初散。实践团队首先走进 F1 行政楼放映厅,一部记录企业三十年历程的纪录片正在播放:1991年刘积仁教授带领三人团队创业的画面渐变为如今覆盖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多元领域的国际化布局,“花园式园区”里错落的楼宇与绿植,无声诉说着人文与创新的共生。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观看东软三十年历程的纪录片。殷美琦 供图

 
 
在集团展厅,一台光子计数 CT 机模型前围满了团队成员。“这是国内首个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产品,历时九年攻关,空间分辨率达 46.5lp/cm,能在1毫米内捕捉8层组织结构。”讲解员的话让团队成员的目光停留在模型细节上——金属外壳下的精密结构,正映射着中国高端制造打破国际垄断的突破之路。

图为光子计数 CT 机模型。殷美琦 供图
 
展厅一侧的照片墙前,团队成员驻足良久。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此通过远程医疗管理系统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负责人视频连线,那句“医疗卫生服务加上信息化,如虎添翼”的嘱托,如今已化为更庞大的生态:远程影像诊断平台连接500余家基层医院,实现“乡镇拍、市级诊、省级审”;元宇宙数字人体技术将 MRI 数据转化为3D模型,辅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这些技术让山区患者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诊断资源。
 
午后的露天观景台视野开阔,园区内15栋楼宇有序排列。讲解员指向远处的研发中心:“我们的智能出行方案已搭载于丰田、宝马等30余款车型,与华为合作的智慧医院方案落地葡萄牙里斯本光明医院,用 AI 技术将辐射量降低50%。”团队成员低头记录时,笔尖划过“全球化”三个字 —— 这与纪录片中1991年的初创场景形成的时空对话,恰是辽宁数字经济崛起的缩影。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从车间焊花到 “中国智造 的精度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企业,在东北振兴和科技强国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期间,将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重点调研对象,围绕巩固东北振兴成果、强化科技自立自强以及绿色发展与社会治理作出核心指示。公司深耕机器人研发与生产,拥有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五大系列百余种产品,应用覆盖半导体装备、智能物流等多个关键领域,产品累计出口40余国。在技术突破上成果显著,核心部件如真空机械手、激光导航系统实现100%自主研发,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80%,2018年冬奥会“北京八分钟”演出机器人、港口移动机器人等项目彰显了其“中国速度、中国水平”。
 
实践团队于7月23日上午前往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上午9时,成员们步入企业展厅,270°环幕上的数字孪生生产线正实时传输数据:从沈阳总部到泰国43米高立库,再到法国总统马克龙点赞的电池工厂,红色机械臂的每一次精准动作都清晰可见。
 
在讲解员引导下,师生驻足于辽宁新时代东北振兴整体展板前,聆听辽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与产业转型升级历程。展厅内,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智能物流系统等核心产品陈列,其中当年考察时重点关注的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及协作机器人尤为醒目。新松公司苏福气部长向师生详细介绍了产品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场景:“我们的重载AGV已实现完全自主导航,负载能力达50吨,精度达毫米级,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港口物流等领域。”师生们近距离观察了机器人精密部件的制造工艺,借助互动装置体验人机协作,直观感受“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

图为实践团在新松公司展厅参观。殷美琦供图
 
穿过展厅,实践团进入繁忙的生产车间。这里没有密集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高效协作的工业机器人方阵。巨大机械臂挥舞焊枪,弧光闪烁,精准焊接大型部件。“这类重型机器人是我们服务汽车制造领域的‘主力军’,国内主流车企的生产线上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现场主管边引导参观,边介绍其稳定性与效率优势。不远处,技术人员正围着一台移动机器人(AGV)进行调试。实践团成员国际商学院李元博老师好奇询问导航原理,工程师解答:“它融合了3D激光雷达、视觉识别和GPS等多种传感器,依靠先进的SLAM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在复杂环境中自主规划路径、避障运行,适应性强是最大特点。”师生们看到,这台AGV正灵活地穿梭于模拟的货架之间,完成物料搬运任务。
 
在车间一个相对独立区域,几台结构更为精密的机械手正在接受测试。工程师重点介绍了公司近年来半导体装备领域取得的突破:“大家看到的这些真空直驱机械手和传输平台,是我们完全自主研发的成果,已经成功导入国内领先的芯片制造厂使用。”他指出,几年前这类关键设备还完全依赖进口,如今已自主研发。实践团成员,国际商学院学生申琳听后深受触动:“亲眼看到国产高端装备从无到有、打破垄断,对理解‘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图为实践团在新松公司展厅参观。殷美琦供图

创新基因里的 “东北答案

在东软与新松,实践团队看到了创新驱动下辽宁产业升级的蓬勃力量。从东软软件园的远程医疗生态到新松车间里的智能机械臂,两家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拓展全球市场,在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注入新质生产力。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实践团队通过此次实地调研,不仅深入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指示精神的落地成果,更直观感受到辽宁企业在 “新字号”“老字号”“原字号” 三篇大文章中的探索实践。东软在高端医疗装备、智慧出行等领域的数字化创新,新松在工业、物流等行业的机器人应用拓展,均展现出创新引领下东北产业的无限潜力。
 
实践团队成员们表示,回到校园后,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把所见所闻融入学习与思考,为东北振兴贡献青春智慧。未来,东财学子将持续关注辽宁创新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担当篇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