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云大青年赴昭通 一线调研悟振兴

    时间:2025-08-17     阅读:
    来源: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三下乡团队

  云南大学“三下乡”团队实践纪实:调研昭通特色产业提出发展建议

  2025年7月12日至16日,云南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盐津县,针对“小草坝天麻”和“盐津乌骨鸡”两大特色产业开展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问题分析等方式,形成针对性发展建议,为当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聚焦天麻产业痛点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

  在彝良县小草坝镇宝藏村,团队走访了3000余亩仿野生天麻种植基地,实地观察“林麻间种”模式。据宝藏村村民介绍,该村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天麻采摘体验项目,2024年村民代销天麻8万多斤,销售额近400万元,但市场上存在外地天麻冒充本地产品的现象。团队与种植户李大叔交流时,他提到:“外地天麻价格低,我们的好天麻反而不好卖。”

  针对品牌乱象问题,团队结合调研发现,建议当地强化溯源管理,参考市场上成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案例,提出“正品认证标签”构想,明确标注天麻产地及天麻素含量,帮助消费者识别正品。在彝良县天麻产业开发中心,团队了解到当地已开发天麻牙膏、口服液等50余个产品,2023年加工产值达46.6亿元,但精深加工仍显不足。团队据此建议中心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聚焦天麻“药食同源”特性,开发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图为团队成员在天麻地里了解天麻具体生长情况 木玉娟供图

  对于菌材依赖外地采购、成本较高的问题,团队在实地考察山林资源后,建议当地规划菌材林种植基地,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农户参与”模式,逐步实现菌材自给,目前已将相关思路整理成建议告与相关人员。

  深入乌骨鸡产业探索发展优化路径

  在盐津县滇凤乌骨鸡种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团队参观了饲料仓,后台监控等设施,了解到该公司年产能600万羽鸡苗,40天脱温鸡苗成活率达98.19%,但孵化出苗率仍有提升空间。团队与基地技术员交流时,详细询问了孵化温度控制、种鸡养殖管理等细节,结合调研数据,建议进一步优化孵化流程,细化温度调节节点,相关思路已被技术员记录参考。
        

  图为团队成员在滇凤公司了解乌骨鸡苗情况 王廷粲供图

  针对盐津县鸿辉农业有限公司面临的直播带货困境,团队在了解平台规则后,建议企业调整销售策略,规避活体销售限制,可侧重宣传乌骨鸡的营养价值和养殖环境。团队还观察到,乌骨鸡养殖中饲料成本占比较高,且存在副产品浪费问题,据此提出“饲料原料本地化采购”“副产品简易加工”等建议,如将鸡毛制作成文旅纪念品,目前已将这些想法与企业负责人沟通。

  
        图为团队成员在鸿辉农业有限公司与负责人交流 刘润供图

  在与当地农业部门交流时,团队了解到乌骨鸡产业享有专项资金支持,年鸡苗销售量约57万只,但产业链仍需完善。团队建议加强“种源-养殖-加工”联动,推动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相关建议已纳入实践报告。

  实践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发展

  此次实践中,团队累计走访种植基地、企业、政府部门等10余个单位,完成8次深度访谈,形成2份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提出30余项具体建议。这些建议涵盖品牌建设、技术优化、产业链延伸、农文旅融合等方面,已分别提交给彝良县、盐津县相关部门。  
        
         图为团队成员与彝良天麻办工作人员合影 舒露云雅供图

  当地政府部门表示,团队的建议贴合产业实际,具有参考价值,将组织相关企业、农户研究落实。云南大学团队则表示,将持续关注建议落地情况,发挥专业优势为昭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后续支持,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舒露云雅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