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3 日清晨,重庆市江津区珞璜镇玉观社区的农贸市场刚散去早市的喧嚣,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浮光志愿小分队” 的成员们已背着问卷袋穿梭在街巷间。晨光透过榕树的枝叶,在他们手中的问卷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 一场以 “问卷聚民智,访谈听心声” 为主题的基层调研实践活动,正随着此起彼伏的问候声在社区里铺展开来。实践团在玉观社区开展了《乡村基层调查问卷》的随机抽样与开放式居民访谈活动。本次调研采取了“定量问卷+定性访谈”的双轨并行模式,旨在全面而深入地绘制出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珞璜民情图鉴”。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街头向居民发放并讲解问卷 黄智慧供图)
本次《乡村基层调查问卷》体现科学严谨设计原则,问卷较为全面地覆盖居民对乡村建设变化的感知、认知、需求满足、经济发展评价等核心维度,包括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主要问题。特别关注居民对村干部工作的了解、认可及贡献评价,调查乡村建设具体变化及居民主观态度。此外,问卷设开放性问题,鼓励居民建言献策,征询对“三下乡”调研活动看法。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居民发放问卷 黄智慧供图)进行问卷调查的间隙,志愿者与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居民深入交流,听取他们对问卷焦点、亮点及期待点的意见建议。探讨社会变化与居民需求的期待与建议方面时,返乡创业青年称本地柑橘品质好但市场价值未充分体现,希望社区对接电商资源,邀请大学生协助设计包装和拍摄宣传视频,指向问卷“集体经济缺乏市场和人才”问题,为“三下乡”服务提供切入点;观察学生下乡时,多位受访居民欢迎大学生调研,期望他们真实反映百姓想法。
这份《乡村基层调查问卷》的设计暗藏巧思:从 “您家近三年收入变化” 的量化题,到 “您觉得村里最需要改善的是什么” 的开放题,涵盖了乡村建设的 12 个核心维度。在社区活动中心的长桌上,堆着按年龄段分类的问卷 —— 蓝色是 60 岁以上老人填写的,红色属于返乡青年,绿色则标记着商户群体。这样分类能更精准地分析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负责数据整理的笔记本上已被大家画满了初步统计的柱状图。
傍晚收队时,实践团的帆布包鼓鼓囊囊 —— 装着197份有效问卷,23页访谈记录,还有居民塞的柑橘、茶叶和手写的建议信。在社区广场的石桌上,大家摊开资料盘点:环境卫生满意度 89%,但 37 人提到垃圾分类宣传不足;76% 居民支持 “三下乡” 活动,最期待的服务是 “电商培训” 和 “老年手机教学”。这些数据像散落的珠子,正被成员们用逻辑的线慢慢串成链。
(图为志愿者在居民店铺中进行深入访谈 陈雨萱供图)本次调研活动秉承“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双轨调研策略,精准捕捉了珞璜镇居民的生活体验、实际需求以及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为后续提出乡村振兴相关建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支撑,助力珞璜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了力量。问卷数据揭示了发展趋势,居民访谈则倾听了他们的真实心声,《珞璜报告》因此内容详实、意义深远。这场调研,不仅是一次数据收集,更是一场与土地的对话。问卷上的勾选符号,访谈时的停顿叹息,最终将凝结成描绘乡村真实面貌的 “珞璜民情图鉴”。而对于实践团的青年们来说,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统计技巧,更是读懂 “纸上数据” 与 “田间心声” 之间关联的能力 —— 这或许就是 “三下乡” 调研最珍贵的馈赠。
通讯员:杨欣悦、黄智慧、陈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