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执青春画笔,探非遗新篇”安农大学子艺术赋能歙县定潭村振兴

    时间:2025-08-18     阅读: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周烽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7月4日,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绘梦非遗,艺韵乡筑”实践团队走进黄山市歙县深渡镇定潭村,围绕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新安笔墨绘定谭,艺韵赋能振兴路
在定潭村村民广场,两面带有徽派建筑特有的飞檐结构墙面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团队成员深入调研当地自然风貌与人文历史,将“新安画派”的笔墨意趣融入创作,精心绘制系列主题墙绘。画面中,金黄饱满的枇杷,蜿蜒清澈的新安江支流,层叠错落的徽派民居青砖黛瓦相映成趣,一幅幅构思精巧、色彩明快的作品,让原本单调的墙面焕发出新的生机。路过的村民驻足赞叹:“这画让老墙活了,像把整个定潭的山水都收进来了!”
七日内,实践团完成了多幅融入徽州元素的墙绘作品。画面中,一叶轻舟仿佛载着千年徽州故事破浪而行,金黄花田与墨绿山林相映成趣。离村前回望,孩子们正指着墙绘中特意预留的“溪水”添画自己的足迹。艺术为传统村落注入鲜活气息,白墙上的山水长卷,正是青春献给乡村振兴的立体诗篇。
新安医脉承古韵,定谭菊田探新篇
在定谭村党总支书记张永峰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前往拜访新安医学第16代传承人李老先生,李老先生详细讲述了新安医学独特的诊疗理念。在他的引导下,成员们走进新安医学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古老的医书典籍、制药工具和各种中草药标本,古色古香,药香氤氲,仿佛穿越时空,使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新安医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仁心仁术”的济世情怀。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肃然起敬。
目光转向田野,定潭村特色农业经济徽州贡菊正焕发产业生机,基地负责人如数家珍:从精准育苗到药用价值,从满山金海的收获图景到远销各地的产业蓝图。金秋时节满山金黄菊海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空气中似乎也弥漫着未来收获时节的淡雅清香。一朵朵贡菊不仅是村民增收的“致富花”,更是定潭立足生态优势、激活特色农业的生动缩影。古医学的智慧与现代农业的活力,在此刻交织成乡村振兴的坚实纽带。
访农问计知乡韵,菊枇入画创标签
绵绵细雨为定潭村笼上诗意面纱,也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契机。团队成员走入村头亭下、巷尾公园,与村民围坐恳谈。老人们缓缓讲述着村子的故事,从祖辈传承的农事经验,到每年菊花盛开时的忙碌与喜悦。他们的话语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小朋友们也围在身边,分享着他们在村子里的趣事,说到开心处,清脆的笑声在雨中回荡。
带着对乡土文化的深刻体悟,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围绕定潭茶菊、枇杷等优质农产品,设计开发兼具实用性、艺术性与文化内涵的系列伴手礼及文创产品。力求让定潭特色“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搭建起乡村文化与外界对话的桥梁。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绘梦非遗,艺韵乡筑”团队立足定潭村实际,以艺术墙绘美化乡村环境,以深入调研探访新安医学传承与徽州贡菊产业发展路径,并积极开发特色农产品文创,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接下来,团队成员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嘱托,立志“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实际行动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引导青年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号召。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