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落实“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7月12日-19日,玉溪师范学院“光溯梦语”推普实践团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达号村,开展2025“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本次活动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通过创新形式为当地带来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体验,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助力青春活力。
图为实践团和孩子们的合照 杨凌 供图
调研篇:倾听边寨心声,把准推普脉搏 实践团成员走访当地村委会、农户,通过入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形式调查当地的普通话普及现状及需求,累计回收有效问卷一百余份,走访五十余户人家,与四十多位村民展开深度交流。从调研中发现,这里的村民大多都是在家务农,且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影响,大家都“不敢说、不会说”普通话,日常邻里之间的交流更习惯于使用世代相传的当地方言或者民族语言。但村民也纷纷表示,随着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近些年来普通话的普及率有所提高,新一代青年都会说、也能说好普通话,普通话也已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直播助农和子女教育的刚需,所以学习普通话是有必要的。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当地村民做调研 周璨羽 供图
教学篇:笑语融冰暖心,创新寓教于乐 活动首日,实践团通过别开生面的“破冰游戏”拉开序幕。志愿者们精心设计“听到水果请拍手”“逢7过”等互动游戏,帮助孩子们克服语言障碍。在欢声笑语中,30余名当地儿童与志愿者迅速建立起信任关系,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小朋友们玩猜字谜游戏 杨凌 供图
后续,实践团创新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将普通话学习融入趣味活动中。制作动画卡通版《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为主题的课件,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普通话?”,紧接着结合彩色识字卡,教小朋友们区分辨别形近字、同音字,再通过小组合作来组词造句,并进行各组比拼。对于拗口的文字发音采取一对一的跟读方法,先读字后连句再成文,一点一点的进步,再结合创意绕口令,训练小朋友们的咬字发音以及语速,最后,他们从最初的“不敢说”到完整朗诵《少年中国说》。
图为同学们积极学习普通话相关内容 杨凌 供图
刚开始教学《少年中国说》时,志愿者们还担心“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这些句子对于小朋友们太难,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而不愿学习,但再观看了《少年中国说》MV后,小朋友们深受视频内容感染,说“我们是中国人,要讲好普通话”,各个都志气高昂,看着志愿者写在小黑板上的拼音,一遍又一遍的练习。那几天,他们一反往日常态,课上不再叽叽喳喳、东张西望,都在用自己最好的状态去练习这一篇目,洪亮的嗓音、严肃的神情,从小朋友们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中可以看出,他们体会到了文字的魅力,语言能力反面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图为孩子们练习《少年中国说》杨凌 供图
特别篇:代言家乡特产,推普助力产业 此外,马关县作为新型水果红果参的主要种植地之一,实践团也就此创新课程内容,想要让小朋友们更多的去了解这一水果,做好自己家乡的好物代言人,可以用普通话流利的向他人介绍红果参。首先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他们介绍了红果参,其次是向他们教授了一些常用的介绍红果参的话语,最后,给他们布置了小任务,在自己学会这些介绍红果参的话语后回家当自己父母的小老师,也让他们了解如何用普通话去介绍当地的特色产品。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孩子们介绍红果参 杨凌 供图
此次推普实践活动是青年学子响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的具体行动,未来,“光溯梦语”推普实践团将继续创新推普形式,扩大服务范围,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也将继续通过经典浸润、互动教学的方式为乡村孩子们展开丰富多样的推普活动,营造“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的社会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