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探邯郸治霾路,护生态蓝天梦

    时间:2025-08-22     阅读:
    来源:许帅 王子乔 王世鹏 赵振麒
    为洞察区域环境治理实效,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实践团队奔赴邯郸,聚焦当地空气质量改善历程开展调研,解码治霾 “邯郸经验”。
第一天:雾霾直观对比,探寻污染痕迹
    实践首日,团队聚焦雾霾前后对比。在邯钢周边,观察烟囱排放情况,记录不同时段废气特征;奔赴丛台公园,拍摄雾霾笼罩与晴朗天气下的风景差异。通过实地走访,直观感受空气质量变化对环境景观的影响,为后续调研积累视觉素材,初步触摸邯郸空气质量问题的 “肌理”。邯郸曾长期被雾霾笼罩。邯钢烟囱往昔排放,让城市天空如蒙灰纱;丛台公园风景,也在雾霾肆虐时黯然失色,朦胧难辨。随着治霾推进,邯钢减排升级,烟囱 “吐雾” 更清洁,丛台公园重归清朗,蓝天绿树成市民日常打卡景致,直观对比尽显环境蜕变。
第二天:查阅资料,实地调研
    次日,团队兵分两路。一组收集政府净化前后空气质量数据,梳理 PM2.5、PM10 等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用数字量化治理成效;另一组设计问卷、访谈大众,以图表形式呈现公众对雾霾成因、影响的主观认识,从科学与社会视角,全方位剖析邯郸空气质量问题,挖掘数据背后的治理需求与民众期待。
调研梳理政府公开数据,一组组对比尽显治霾成效(如上表)
    过去雾霾高发期,空气质量指数(AQI)频频 “爆表”;如今优良天数稳步增长,关键污染物浓度持续走低,数据见证政府铁腕治霾的决心与实效,为城市蓝天筑牢 “防护网”。
大众感知:雾霾影响的多元声音
    团队面向邯郸不同年龄段、职业的市民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收集大众对雾霾的主观认识,梳理成表:
    市民普遍反馈,雾霾曾致出行受限、健康担忧,如今蓝天回归提升生活品质;也有市民提及极端天气下仍受影响,期待治霾成果更稳定。这份 “感知地图”,为治霾工作提供民生视角参考,让治理方向更贴合群众需求。
第三天:共治雾霾,行动与科普并行
    实践中,团队成员以 “一人一条治霾建议” 发声。有人提议推广新能源公交减尾气,有人呼吁管控工地扬尘,还有人倡导全民低碳生活。青春声音汇聚治霾 “微力量”,传递守护蓝天担当。
    雾霾,是雾与霾的混合物,藏着 PM2.5 等 “健康杀手”,会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活出行。大自然虽有降水 “捕捉” 颗粒物、风驱散污染、绿植吸附粉尘等 “净化魔法”,但力量有限。人类需主动行动,工厂推进超低排放改造,交通向绿色转型,家庭践行清洁能源取暖、低碳出行等。每个人都能成为治霾参与者,科学防护之外,从自带布袋购物、节约用电等小事做起,汇聚治霾大力量,让蓝天白云回归生活常态。
    此次邯郸之行,团队以调研书写治霾故事,见证环境蝶变,传递青年生态关注。未来,期待更多人加入治霾行动,让邯郸蓝天常驻。这份 “三下乡” 成果,也将为学院生态实践课题注入鲜活素材,助力绿色理念传播!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