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探南水北调工程线路,传承守井人精神

    时间:2025-08-22     阅读:
    来源: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7月6日,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抵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开展为期七天的“守井人”精神探访行动。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大坝工程、对话环保先锋、参与护水实践,深入理解“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背后的坚守与担当。
实践团首日登上丹江口大坝,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龙头”。站在156米高的坝顶,团队成员俯瞰碧波万顷的库区,聆听工作人员讲解工程历程:从50万移民搬迁的奉献,到大坝加高14.6米的技术攻坚,再到累计向北方输水超700亿立方米的生态使命。坝体上“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的铭文,无声诉说着几代建设者用智慧与汗水铸就的“国之重器”。登临世纪工程,触摸调水奇迹。

                                                         
优质水源为丹江口吸引多家龙头企业布局。在农夫山泉生产基地,全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灌装4万瓶天然饮用水;“北冰洋”饮料工厂依托库区深层水研发特色产品。企业代表表示:“丹江口Ⅱ类及以上水质占比常年超95%,107项指标达直饮标准,这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 团队成员观察到,工厂均配备闭环水处理系统,生产废水经净化后用于厂区绿化,实现“零污染入库”。
                                                                                                     
                                                          
实践团专访了两位“守井人”代表: 
蒋德新(2025年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这位64岁的前渔民,2019年主动上交9条渔船转型护水,如今带领千余人志愿队每日巡江。他驾船载着学生打捞漂浮物时感慨:“我坚持清漂十几年了。但看到水变清了,一切都值!” 
袁慧(“小水滴”志愿队代表):这位年轻的小水滴代表带领着我们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丹江口的回信。告诉我们近年来丹江口水库在小水滴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努力下,水越来越清了,环境越来越美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高了。
                                                         
                                                         
走进丹江口“小水滴”志愿服务中心,墙面的数据地图震撼人心: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61771人,361支分队覆盖2489条河段。成立三年来,他们累计:清漂垃圾1.2万吨 开展节水课堂超800场  劝阻污染行为3400余次  “渔民变护水员、学生当‘小河长’,这就是全民守水的力量!” 解说员总结道。
                                                         
守水护水责任重大,更需从青少年抓起。实践团队将连日来深入江河沿岸、社区村落的所见所闻系统汇总,通过案例分享、知识科普等形式走进托管班,向孩子们传递绿色环保理念,引导他们树立“守水有责、护水尽责”的自觉意识,以青春力量接力守护江河生态,推动一江清水永续北上。
                                                         
守井人精神不仅是清理垃圾、巡查河岸,更是将护水意识融入血脉的责任。我们会把这份担当带回校园,让青春与碧水同行!” 正如蒋德新所言:“这片水养大了我,我要守它一辈子。”——在丹江口,一滴水的旅程背后,是十六万双手的托举,更是一座城与一个国家的守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