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桂林理工大学“民族共耘·文化同心”实践团:前往灵川县大圩古镇开展非遗文化调研

    时间:2025-08-23     阅读:
    来源:邓泉生 曹天昱 吴玉哲 陆远莉
         7月13日,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民族共耘·文化同心”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前往灵川县大圩古镇开展文化调研活动。
         实践团首先造访大圩纸塑狮头第九代非遗传承人周师傅的工作室。在传统木结构的工作室内,周师傅系统讲解了纸塑狮头的制作工艺。据其介绍,完整的狮头制作需经历选材、塑模、裱糊、彩绘、装饰、组装六大核心工序,细分可达108道制作流程,每件成品需历时二十余日方能完成。周师傅特别强调:"纸塑狮头不仅是民间工艺品,更是舞狮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制作技艺融合了美术、雕塑、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在交流中,团队成员就非遗传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纸塑狮头非遗技艺  邓泉生摄)

(图为纸塑狮头非遗工艺品  邓泉生摄)
         随后,实践团来到古镇传统扎染工坊进行实地考察。工坊负责人详细演示了扎染技艺的完整流程,包括图案设计、布料捆扎、天然染料制备、浸染固色等关键技术环节。调研发现,该工坊通过开发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设计,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实现了传统工艺的市场化转型。团队成员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了简易扎染作品的制作,亲身体验了传统工艺的技术要点。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扎染的制作过程  邓泉生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扎染的制作过程  陆晓路摄
         接着,实践团对古镇传统建筑群落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实地测量与影像记录,重点研究了明清时期砖雕、木构建筑的特点与保护现状。在竹编艺人工作室,团队成员详细记录了传统竹器制作的工艺流程,并就原材料选择、工具使用等专业问题与手艺人进行了技术交流。

(图为实践图成员参观竹编非遗技艺  邓泉生摄)

(图为大圩古镇古建筑  陆晓路摄)
         此次调研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非遗技艺的厚重:狮头的彩绘里藏着匠人的坚守,扎染的蓝白间凝着自然的馈赠,古镇的街巷中跃动着文化的脉搏。大家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用青年视角讲好非遗故事,让 “民族共耘” 的理念在文化传承中落地生根,为中华文化复兴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大圩古镇合影留念   邓泉生摄)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