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郭家坝镇以脐橙产业为支柱,是生态和科技发展农业的典范。7月2日——7月6日,实践队深入宜昌秭归县郭家坝镇王家岭村,围绕脐橙产业数智化、生态化发展开展调研。该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数据采集、村民访谈,探寻这个“亿元村”脐橙产业背后的科技密码与生态智慧,希望为低空经济发展瓶颈提供优化思路。
王家岭村——数智化助力产业发展,激活红色动能
王家岭村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段北岸,地处三峡库区的核心区域。随着三峡大坝建成气候发生微调和产业调整,这里农业种植也发生了从水稻到脐橙的转变。王家岭村坚持突出党建引领优势,构建“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盘活资源发展社会化服务,实现从“贫困村”到亿元村的跃升,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样本
王家岭村委总支前合影留念(图/卢芳)
王家岭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7月3日,实践队前往王家岭村进行走访调研,村党支部财经委员李祖兴带领他们走过产业长廊,全面讲述了王家岭村发展脐橙产业的发展历史,不同品种的脐橙差别和全村脐橙的种植情况,据此实践队对当地的产业发展有了更清晰和深入的了解。下午治调委员张群凤和实践队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访谈,从打造全链数智化和发展困境两方面出发,讲述了王家岭村推动脐橙产业和数智化相结合的具体措施,提到了搭建电商直播卖货平台和运用无人机吊运的助力。无人机虽极大地减轻了运输负担,但使用成本过高,与此同时电线高压线也成了无人机使用最大的障碍。村委们坚持探索出路,为更多村民走上共同富裕路不断努力。
王家岭村委会产业长廊,村委介绍产业情况(图/卢芳)
无人机作业脐橙基地
在张群凤主任的带领下,实践队上到了山腰的脐橙产业地实际观看了无人机吊运的情况,切实感受到了无人机运输的方便和效率:一架载重120斤的无人机仅用1分钟完成数百米高空运输。据王家岭村村委介绍,第一个飞手是郭兴成,他2020年返乡考取CAAC执照后,带领团队开展植保飞防、采摘吊运服务。2024年累计作业面积超2.5万亩,节省人工成本30%以上。在村企合作示范基地,同步还有数字化设备进行分选包装,光电分选线通过糖度、瑕疵度等12项参数分级,优果率达92%。在此实践队采访了两位飞手,他们都是年轻人返乡,作为飞手帮助果农运输脐橙,飞手们看到了无人机运输的巨大发展潜力也让自己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村委带领下上山实地观看无人机吊运(图/卢芳)
王家岭村民宿
7月4日——7月5日实践队对当地村民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填写了相关问卷,向当地村民了解脐橙产业对他们生活的帮助和无人机的运用情况。实践队的走访深入了不同的组和不同的情况的家庭,种植户展示手机里的直播账号:“跟着合作社学直播,家里3亩橙园年收入突破10万!” 调研中还发现,全村1.1万亩脐橙园中,30%区域因高压电线、通信基站阻碍无人机航线。在走访中农户和飞手也都提到电线是无人机吊运最大的障碍,在运输中深刻影响了无人机飞行路线。
王家岭村对周围村民进行走访调研(图/卢芳)
实践总结
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指引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实践团队赴湖北省宜昌市开展实践调研,聚焦“低空 +”发展,基于中央及地方低空经济政策顺应“低空要素化、场景化、经济化”趋势。深入研究秭归县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径,挖掘现存问题、探索解决路径,助力构建低空经济生态,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青春是破茧的蝶翼,唯有振翅方能翱翔;实践是燎原的星火,唯有躬行才可成势。在脐橙园的晨曦中,无人机划破山雾的轨迹,正是青春与实践交融的注脚——科技赋能的不仅是产业,更是青年敢闯敢试的锐气。当无人机载着脐橙飞越千峰,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效率的跃升,更是新时代青年以智慧与汗水浇灌理想的壮美图景。青春之我,当以实践为舟,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通讯作者:文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