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8月20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蒲公英的约定”志愿者实践团以“水韵融情,同心筑梦”为主题,紧密围绕大运河文化带生态保护国家战略,深入徐州、宿迁、扬州、淮安、泰州、南京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紧扣运河生态保护与民族交融主题,通过多维度实践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生态守护环节,实践团成员深入睢宁睢北河、白塘河湿地公园等地,开展水质检测、水生植物观察、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建立河流“体检档案”;通过“运河护水小课堂”、“环保科普小游戏”、“环保知识宣讲”等多种形式,为各年龄阶段青少年讲解环保基础知识,增强青少年保护运河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依托新媒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有效扩大了活动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在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实践团走访了宿迁水利遗址公园、泰州盐运博物馆、淮安漕运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地,系统梳理了运河历史文脉,深入挖掘各民族在漕运、盐运、水利工程中的共同奋斗故事;志愿者们通过问卷调查、义务讲解、沉浸式VR体验等形式,向游客和居民传播运河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同感。
在探寻民族交融印记方面,实践团在大运河沿线各活动地点设立宣传点,开展问卷调查与互动讲解,了解公众对运河文化及民族融合的认知情况,并结合漕运、盐运历史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例,引导群众进一步理解运河作为民族团结纽带的重要意义。
本次实践活动以“水韵融情·同心筑梦”为主题,通过“巡河护河、环保科普、文化传播”三维模式,深入挖掘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的文化记忆,并将其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注脚。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0余处河道巡查,开展环保宣讲20余场,覆盖辐射青少年及社区居民2000余人,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00余份,线上知识竞赛参与人次超千人;这场跨越城乡的实践,既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也为社会发展凝聚起民族团结的合力。
(文:孙瑞溪、段昕彤;图:陆汇、陈文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