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一场重温历史胜利之旅

    时间:2025-08-25     阅读:
    来源:西南大学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
近日,西南大学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赴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于2025年8月20日至22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践,实践主题为“重走抗战路,赓续民族魂”。
8月20日,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来到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跟随馆内讲解员依次参观了抗战胜利受降典礼会场原址、受降纪念馆和受降纪念坊。首先,小分队来到抗战胜利受降典礼会场原址,会场保留了1945年的历史布局,厅内正中央摆放着当年使用的三张长方形谈判桌,正上方墙面上悬挂孙中山肖像,两边分别张贴中日双方国旗复制品。小分队细心记录历史性的这一刻,详细探讨当年受降细节。
随后小分队来到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参观馆内抗战文物和历史照片。走入受降纪念馆,迎面是巨大“V”形黑色雕塑,象征胜利(Victory),其上是1945.8.21一行数字,这是中国接受日本投降,抗战完全胜利的开端。馆内陈列多种历史文物,一件件抗战实物和图像资料较为完整地呈现出当年真实历史场景。队员们在陈列馆前驻足聆听讲解员的介绍,深入了解当年的历史细节,观看芷江受降的全部过程。在兵器陈列区,军用重机枪和步枪刺刀等武器展现出抗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水平,部分军人制服上还遗留有当年的弹药痕迹。
 
图为小分队在参观受降纪念馆 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供图
馆内一座复原的受降签字场景吸引了小分队的目光。场景中的人物蜡像、桌椅布置及灯光效果重现了1945年日军代表递交投降书的重要历史时刻。小分队在此处停留,纪念抗战胜利荣耀之时。
图为芷江受降 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供图
最后,小分队来到受降纪念坊,巨大的胜利之门屹立在大地之上,它的面前是五星红旗正随风飘扬,红旗之下是一片绿草如茵,和平鸽落在土地上自由漫步。“我们的抗战是用3500万同胞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它是一个血字丰碑,但是它和‘血’字又不一样,上面的那点没有了,这是代表希望我们中国人少流一点鲜血。”讲解员向小分队介绍道。无数革命先烈挥洒热血,保家卫国,他们的艰苦奋斗结出胜利的果实,带来珍贵的和平。芷江是一座和平之城,这里见证胜利,这里珍惜和平。
图为受降纪念坊 湖怀化南芷江小分队供图
参观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一行结束,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重面当年芷江受降历史,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小分队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牢记初心使命,赓续民族精神。
图为小分队与讲解员合影 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供图
8月20日下午,西南大学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奔赴飞虎队纪念馆、风雨桥塔楼等地开展群众调研实践活动,旨在探寻当地历史文化记忆,了解公众对相关历史的认知情况。
当天小分队首先走进飞虎队纪念馆。在讲解员生动解说中,队员们深入了解飞虎队的抗战故事,从战机翱翔、浴血空战,到队员们的日常坚守,那些承载历史重量的片段,在陈列的文物、影像里逐渐清晰。随后,队员们登上飞虎队曾经工作的楼房,触摸历史建筑的纹理,试图从空间维度贴近往昔岁月。
图为飞虎队纪念馆实纪 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供图
结束纪念馆参观,小分队开启群众调研环节。在飞虎队纪念馆、风雨桥塔楼周边,队员们与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群众交流。交谈中,不少当地群众分享了有趣的飞虎队历史小故事,从祖辈口耳相传的 “战机夜航护城” 传说,到听闻的 “飞虎队员与村民互助” 片段,这些带着生活温度的讲述,展现出历史在民间的别样呈现。同时,群众也提及历史对当地生活的改变,飞虎队相关历史文化资源,带动了芷江文旅发展,让这座小城因历史记忆而更具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与群众交流调研 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供图
调研中,小分队也发现问题:年轻群体对飞虎队等当地历史知之甚少。不少年轻受访者表示,日常关注历史文化的渠道有限,对本土这些具特殊意义的历史了解停留在表面。这一现象,让实践队意识到历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现实挑战。
在风雨桥塔楼,实践队继续与游客、当地居民交流。古老的风雨桥见证着芷江岁月变迁,队员们在这里倾听不同声音,有人感慨历史的厚重,讲述着风雨桥历经的时代风雨;也有人谈及因历史文化重视,当地在保护、开发中付出的决心与行动,让历史建筑重新焕发生机。
图为小分队在飞虎队纪念馆合影 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供图
此次调研,实践队是客观记录者,也是主观亲历者,穿梭于历史场馆与市井生活间,收集丰富且多元的信息。从历史故事的民间流转,到不同群体历史认知的差异,再到历史对当下生活的影响,一系列发现,为后续思考历史文化传承路径、助力当地历史文化传播,积累了鲜活素材。
8月20日夜幕降临,小分队成员们齐聚一处,专注投入到白纸花的制作当中。这是当地祭拜扫墓时都会亲手制作的纸花,承载着对先烈深深的缅怀之情。大家围坐在一起,手法虽有生疏但却无比认真,纸张在指尖折叠、裁剪,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敬意。
队员表示:“当我亲手制作这些纸花时,仿佛能和那些在战火中坚守的先辈们产生一种连接,这不仅仅是一朵花,更是我们后辈对他们的感恩与铭记。”
图为小分队成员围坐制作白纸花 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供图
8月21日,小分队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先后拜访了两位抗美援朝老兵。走进彭老家中,温馨的氛围中透着岁月的沉淀。彭老坐在沙发上,虽已白发苍苍,但眼神中仍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战争确实是残酷,我们和美军作战,因为我们那个时候太落后了,我们的武器起码相差50倍”。他拿出自己出版的记录抗美援朝经历的书籍《无悔的青春》,讲述着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那些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为了国家和人民奋勇抗争的故事。
图为队员与彭老对话 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供图
随后,小分队又来到李老家中,94岁的李老颤巍巍地从抽屉里取出珍藏多年的奖章,奖章虽历经岁月打磨,却依旧闪耀着荣光。“当兵哪有害怕一说”李老轻轻擦拭奖章,向队员们讲述奖章背后冲锋陷阵、坚守阵地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满是热血与赤诚。队员们仔细端详奖章,认真聆听,将这段珍贵记忆深深镌刻在心里。
图为李老戴奖章和队旗合照 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供图
8月22日上午,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全体成员来到烈士陵园,巍峨的 “剿匪烈士纪念塔” 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团队成员们身着整齐的服装,手捧菊花花束及自制的白纸花,神情庄重地列队前行。在纪念塔前,队员们缓缓献上花束,团队代表庄重宣读致敬词:“亲爱的英雄们,70多年前,你们用热血与生命守护家国,今天,我们以行动致敬,愿你们的精神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随后全体成员深深鞠躬、默哀一分钟,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大家用最虔诚的方式表达对先烈的无尽缅怀。
图为队员献花后合照 湖南怀化芷江小分队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以手工寄情、以聆听铭记、以祭扫致敬,让抗战精神如同一颗颗种子,播撒在每一位队员的心中,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