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我国“银发经济”发展现状,把握老年群体消费需求与市场供给特点,近期,调研团队围绕社区服务、健康养老、文化娱乐、智能消费等领域,赴多地开展实地走访调研。
此前,实践团队已经在互联网上发布线上问卷调查,对东北地区及江浙沪地区的老年人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分析两大区域的银发经济进行对比。收集到的300份线上问卷显示,在基础消费上:东北地区老年人在食品及日用品上的支出占比略高于江浙沪,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也略高于江浙沪。而在升级消费方面:江浙沪地区在休闲娱乐、智能产品、学习提升等领域的消费参与度明显高于东北地区,且孙辈支持类消费占比更高。
除调查问卷外,调研同学还深入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及周边便民场所,与老年群体、从业者及相关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当前老年人在日常消费、生活照料、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在满足这些需求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东北地区调研小组的走访同学分别与两处居民委员会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访谈聚焦吉林省公主岭市的社区内老年人口的基本结构、消费习惯、现有为老服务供给状况及其面临的挑战。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社区在组织文体活动、提供基础便民服务、对接第三方康养资源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同时也指出了在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品质需求方面存在的资金、专业人才及有效商业模式等瓶颈。
于此同时,辽宁省朝阳市的调研也在进行中,本次活动覆盖朝阳市街道、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多个场景,调研人员向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问卷,内容涵盖日常消费结构、购物渠道偏好、智能产品使用情况、养老服务需求等多个维度。过程中,团队耐心协助老年人完成问卷填写,详细记录他们对社区食堂、健康监测、文化娱乐等服务的具体建议,尤其关注不同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在消费决策上的差异。
在辽宁省沈阳市的调研中,其覆盖沈阳市不同类型社区,包括老旧小区、新建居民区及混合型社区,与爷爷奶奶们进行一对一的聊天,内容涉及月均收入与支出结构、日常消费偏好、购物渠道选择、智能设备使用情况及养老服务需求等。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在社区活动中心、便民服务点等场所设置问卷填写点,对操作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一对一协助,详细解读问题、记录反馈,尤其关注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等群体的特殊需求。
江浙沪调研小组本次调查采用“分层走访+精准触达”模式,针对不同职业背景的老年人,详细了解其退休后的收入结构、消费偏好及对养老服务的具体需求——从脑力劳动者关注的智能设备使用体验,到体力劳动者重视的基础生活物资性价比,全面记录不同职业背景下的消费差异。
首先,调研人员特别关注保安、社区服务人员等仍在从业的老年群体,通过岗位访谈了解其收入支配特点、职业相关消费需求及继续工作的动因。同时,调研人员还关注到路边摆摊的老年群体,在不影响其经营的前提下,通过友好交流了解其自雇型经济活动的现状、收入情况及面临的实际困难,为把握银发经济中的“微创业”现象提供参考。
此外,为更贴近老年群体生活实际,团队开展上门走访服务,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入户调研,耐心协助完成问卷填写,细致询问其日常购物的难点、对社区服务的期待等情况,确保收集到更鲜活、更具温度的一手信息。
经过本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研,在有限的数据中我们了解到,江浙沪地区老年人消费能力相对较强,在休闲娱乐、智能产品使用、自我提升等升级类消费上参与度更高,更注重品质与精神需求满足;东北地区老年人消费则以食品、日用品等基础需求为主,医疗保健相关支出占比相对突出,消费更偏向实用与家庭责任。两地老年人均将商品质量作为消费选择的首要考量,对社区养老服务、适老化改造、便捷医疗资源等方面的需求高度一致,同时都希望获得更清晰的商品信息和专业的消费指导。
本次调研展现了我国银发经济的区域多样性,为精准推进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未来应结合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与消费特征,推动银发经济向差异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院校:南京审计大学
作者:赵晗伊
图片来源:赵晗伊 韩翘羽 王思琪 孙佳慧 王禹鑫 葛晓雅 廖文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