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济宁市职业技术学院“颐路同行・护康筑梦”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走进济宁市、临沂市等地,为“一老一小”群体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主题体验活动,让古老的中医药智慧在互动中焕发新生,为乡村的夏日增添了一抹别样的健康色彩。
在嘉祥县前贾小学,志愿者化身“中医药小老师”,用故事讲述神农尝百草、李时珍编《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发展历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随后展示艾草、薄荷、金银花等药材,讲解其驱寒、润喉等功效,让孩子们通过看、摸、闻近距离感知。
图为实践团在为孩子们授课。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肖佳颖 供图
除了认识药材,实践团为孩子们准备了中药冰箱贴制作体验活动。志愿者们提前准备制作材料,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将干燥药材筛选、搭配、固定。孩子们专注地跟着步骤操作,有的挑选了带着清香的薄荷,有的搭配了颜色鲜亮的干花与药材。“我要把这个冰箱贴贴在我家冰箱上,这样每天都能看到,还能闻到药香呢!”一位小朋友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通过这些互动体验,孩子们不仅对中医药有了初步的认识,更在心中种下了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种子。
图为实践团带孩子们制作冰箱贴。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李冰 供图
在泗水县南三教湾村,实践团将重心放在老年群体,以艾锤养生为核心。志愿者将装有陈年艾草的艾锤送到老人手中,演示其疏通气血的作用,随后带领大家做“拍八虚”养生操,从两肘到两腋,从两髀到两腘,节奏舒缓适宜。“看电视时拍膝盖防冬痛,拍腋窝助睡眠”,志愿者结合老人常见健康问题讲解用法。老人们认真学习,有的互相纠正姿势,“这东西实用,谢谢你们惦记着”的话语道出心声。
图为实践团在送老年人艾锤。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崔富娇 供图
临沂市蒙阴县双山村的活动将艾灸搬到了田间地头——田埂边、果树下,成了临时的 “艾灸小站”,格外凸显互动的温情。
志愿者们先挨着个儿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仔细排查艾灸禁忌,再结合老人们常念叨的腰酸背痛、失眠多梦等不适,一一确定适配的穴位和艾灸方式。随后,志愿者们拿出艾条,在田埂旁为老人们开展温和灸,艾条燃着的青烟伴着泥土香轻轻散开,老人们坐在小马扎上,看着志愿者专注的模样,脸上满是笑意。
过程中,志愿者还手把手教老人简单的艾灸养生知识:“您看,这个足三里穴,平时自己按按、灸灸,能调理脾胃”,也反复提醒着“艾灸后可得注意保暖,多喝口温水,这会儿可别贪凉吹冷风”。这一来,既帮老人们缓解了身体的不适,也把关怀和中医文化悄悄递到了他们心里。
图为实践团为老人艾灸。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石磊 供图
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团以三地为支点,将中医药文化送到乡村“一老一小”身边。从趣味教学到实操体验,从知识科普到健康服务,活动接地气、有温度,既提升了群体健康素养,也推动了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持续行动,让中医药智慧守护更多人的健康梦。
图为实践团在前贾小学合影。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徐世鑫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