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互嵌筑梦”团队开启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首日便深入南宁市西乡塘区中华中路社区,聚焦这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聚居型社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交”)实践,为后续研究收集第一手实证资料。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中华中路社区宣传展板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中华中路社区常住人口1.2万人,含壮、汉、瑶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比43%,大量流动人口是“三交”实践核心群体。团队先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详细了解社区针对流动人口的双语调解、就业技能培训(如糕点制作、电商运营)等服务,明晰社区破解语言障碍、就业适配难题的举措。
图为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学习
随后,团队分层访谈维吾尔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商户,商户们分享社区协助协调经营摊位、解读创业政策的案例,还提及与汉族居民的互助故事,如汉族房东减租、少数民族商户带动汉族邻居销售特色产品。同时,团队发放问卷,围绕居住年限、社交圈民族构成、社区融入感等维度收集数据,并沉浸式观察“民族创业街”经营协作、“石榴籽调解中心”工作等场景。
图为团队成员与中华中路社区维吾尔族居民进行访谈
首日调研结束后,团队及时整理资料,初步梳理出中华中路社区以“服务赋能+经济联动”推动民族“三交”的实践特色,为后续对比分析其他类型社区、构建“五维互嵌”理论模型奠定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和与中华中路社区居民进行合影
图/唐绮晨 李欣鸿
文/李欣鸿 蓝钰娇 唐绮晨 杨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