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薯业探行武川调研实践团 何雄雄/文 王娜 /图
2025年7月29日至8月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薯业探行武川调研实践团”奔赴内蒙古武川县,在这片被誉为“马铃薯之乡”的热土上,开展了一场融合政策解读、企业探访与田间实践的全产业链深度调研,为薯业振兴贡献青年智慧。
解码产业蓝图:政策引领下的薯业脉动
武川县农牧和科技局
实践团首站深入,与产业规划专家展开交流。通过座谈,团队系统掌握了当地马铃薯产业在政策扶持下的战略布局与发展痛点,清晰感知了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与坚定方向,为后续调研奠定了坚实的政策认知基础。
智探工厂核心:科技赋能薯业升级
川宝、薯元康、旭丰
实践团先后走访了三家龙头企业,实地观摩了马铃薯从自主种植到初级加工再到高附加值产品转化的完整链条。在川宝公司,标准化种植模式令队员们赞叹;薯元康公司则展示了马铃薯高价值产品转化的精深工艺;旭丰农业的种薯繁育与自动化种植基地,更直观呈现了科技对提升薯质与效益的关键作用。
扎根田间地头:倾听泥土里的薯农心声
深入上秃亥乡,实践团成员俯身垄间,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他们细致记录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关切询问旱情影响、病虫害防治及市场对接中的实际困难。泥土的气息与农户朴实的讲述,让书本知识与产业现实紧密相连,同学们深切体会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对于保障薯农收益的深远意义。
对话国家战略:前沿视野开拓实践格局
“地区适宜性特色马铃薯品种筛选及高值化加工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这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会议
调研期间,团队有幸参与在武川举办的。学生们全程聆听中科院专家关于种业创新、绿色栽培、产业融合的前沿报告,并与国内顶尖学者、行业领袖近距离交流。这场高规格的思想碰撞,极大拓宽了团队的行业视野,使其对产业瓶颈与国家战略需求有了更深刻的把握。
凝练田野智慧:青年步履丈量薯业未来
带着详实的一手资料与前沿洞见,实践团成员已满载而归。他们将系统梳理武川经验,结合课堂所学,围绕种薯改良、节水抗旱技术、价值链延伸等方向深化研究,力求形成助力产业破局的务实方案。
从政府部门的政策蓝图,到龙头企业的创新车间,再到田间地头的泥土芬芳,直至国家级产业峰会的前沿之声,西农学子的足迹串联起薯业振兴的完整图景。此次武川之行,既是实践团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践行,更彰显了农科学子以脚步丈量国情、以学识服务产业的青春担当。当科技的火种在田野间扎根,马铃薯产业的未来,正由这群青年与土地共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