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稳脱贫、防返贫的现实需要。2023年7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赴旌德县“探寻乡村致富之路,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安徽省宣城市白地镇江村采访了江村村党总支委员江小成、优秀脱贫户梅小马、宣城市工商联秘书长袁晓华,回顾了江村的脱贫之路,讨论了振兴江村的相关策略。
图为实践团队在旌德县白地镇江村的合照
稳固脱贫基础,落实脱贫政策 “那可太不一样了!”优秀脱贫户梅小马在采访时,以这样一句简单、通俗的话语由衷的感叹江村脱贫前后变化之大。
“以前的土路坑坑洼洼,走路都不好走,现在修了水泥路,平平整整的;以前都不怎么种笋子的,现在村里有笋厂,大把大把的收……”梅小马老人重点谈了谈脱贫前后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变化。
图为采访优秀脱贫户梅小马
竭诚为民,担当实干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
江村的成功脱贫离不开各基层领导、村民的共同努力。“当时有些人家没有钱,比我困难得多,政府不仅分配给他们一块田地,而且还资助他们鸡、鸭等家禽,供他们养殖,他们也好好养着,维持着生活嘛。”梅小马老人讲述了扶贫工作队是怎样帮助贫困户的。说到工作队,梅小马老人一直感谢并夸赞他们:“工作队能吃苦,经常来探访,有问必答,提出问题他们就能解决,真是实打实的帮助了咱们啊!”
政策无疑是扶贫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上面支持,下边努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政策好啊!” 对于整个脱贫工作,梅小马老人这样评价。梅小马老人还说到了“雨露计划”的政策对江村的帮助:“以前我们江村有好多孩子读不起书,家里没钱供他们读书,导致这些孩子读书读到一半就回来了,不读了,回家来也只能种种地,也不会弄其他的。但是后来国家搞了个“雨露计划”,这些孩子们就能去学技术,争口气、好好学的孩子们就找到好工作了。“
图为采访江村村党总支委员江小成(左)和宣城市工商联秘书长袁晓华(右)
采访中,江村村党总支委员江小成重点从教育、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介绍江村脱贫过程。
“每年的寒暑假,我们县团委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来江村支教,辅导留守的孩子们。”
“为了帮助江村村民的就业,我们开展了帮扶就业项目,开设了扶贫车间,给村民们提供基础的收入,现在扶贫车间已经建立七年了。”
“为解决当地交通问题,我们当时修建了水泥路,现在也正准备改造为沥青路面”,“改造了近60亩农田”,“为解决当地村民饮水、农田灌溉及防洪抗旱等问题,我们建立了水库和环村河道,现在正在铺设管道,完善供水相关问题”。
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焕发新光彩 打好旅游“生态牌”,为乡村振兴添魅力。“可旅游业不景气啊!”当谈到江村的旅游业时,梅小马老人叹息说道,“来江村旅游的人太少了。”具体原因,梅小马老人也很难说清楚。
“江村扶贫期间本着以旅游业发展为主,多产业发展为辅,可现在旅游业的收入不容乐观。” 江村村党总支委员江小成在采访中也表示旅游业存在问题,“江村近几年的旅游人数为每年3至5万,隔壁的黄山风景区游客数量至少是我们的20倍。”显然,振兴江村旅游业任务艰巨。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让农村和城市有机结合,带动农村投资兴业和享受休闲度假是江村脱贫的主要思路。旅游人数过少导致这一政策难以落实,这还需要多方面的专家人才讨论解决方法。
“从长远来看,肯定要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宣城市工商联秘书长袁晓华在采访中表示江村未来的发展肯定是要以旅游业为主,所以解决旅游业问题是振兴江村的必经之路。

图为旌德县白地镇江村菜田
实践团队、江小成党委、袁晓华秘书长一起探讨了江村今后振兴的大致思路:
第一,提升旅游资源和景点品质:发掘和开发优质的旅游资源和景点。江村虽然有文化景点,但是其品质和吸引力还有待提高。同时,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展特色活动和体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图为旌德县白地镇江村内的古牌坊
第二,改善交通:好的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保障。可以加大对江村交通网络的改善力度,修建道路、改善公共交通等。
第三,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在振兴江村旅游业的过程中,宣传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江村景区已有自己网站,但是内容不够丰富,应适当增加内容。加强与旅行社、网络新媒体等的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市场营销活动,积极宣传江村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提升江村的知名度。
图为江村官网
从乡间小路到世界大舞台,我们一路并肩同行,见证着江村乡村振兴的历程,也见证着江村的新生。希望通过综合发展,可以逐步提升江村的旅游发展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实现旅游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