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石榴籽祖国行”护理视角下的新疆文化和健康服务实践团,怀揣着对边疆大地的向往与医者仁心的热忱,远赴新疆乌鲁木齐市开展三下乡活动。学院学工办主任、分团委书记吴琳、辅导员左丽娅·吐尔干带领实践团成员们踏足历史场馆追寻红色记忆,走进献血一线体悟奉献精神,深入社区街巷传递健康理念,在文化浸润与实践服务中,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用行动诠释“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溯源红色根脉,筑牢精神根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基因是永不褪色的精神密码。实践团将红色教育作为活动开篇,在新疆博物馆与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中,开启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在新疆博物馆,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景,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从先秦彩陶到汉唐丝绸,从多元文化艺术瑰宝到近代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的事迹,队员们驻足凝视、静心聆听,深刻感受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早已形成命运共同体。讲解员讲述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等文物故事,让大家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历史底蕴有了更直观认知。
图为实践队在参观博物馆 工作人员摄
走进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泛黄的文件、锈迹斑斑的枪械、简朴的办公用具,将队员们拉回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陈云、邓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为支援前线、保障后方作出重要贡献。通过观看历史影像、聆听感人事迹,队员们体会到革命岁月的艰辛,更被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所震撼。“革命先辈用坚定信念守护边疆安宁,这种精神值得永远学习。”一位队员在笔记中写道。红色场馆的沉浸式体验,让护理学子明白“医者仁心”既需精湛技术,更需坚定理想信念,为后续服务奠定思想基础。
图为实践队在参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管 工作人员摄
图为实践队在参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工作人员摄
体悟新疆文化,感知民族融合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交融是发展的动力。实践团走进乌鲁木齐大巴扎等特色文化地标,在烟火气与文化味中感受新疆多元文化的魅力,深化对“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解。
大巴扎里,琳琅满目的民族手工艺品、香气四溢的特色美食、悠扬的民族音乐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队员们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商户亲切交流,了解手工地毯的编织技艺、民族乐器的制作故事,品尝烤包子、手抓饭等特色美食,在互动中感受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一位卖桑皮纸的老艺人向队员们展示传统造纸工艺,讲述桑皮纸在新疆各民族生活中的应用,让大家看到文化传承中蕴含的民族智慧。
此外,实践团还参与了社区组织的“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与当地居民共跳麦西来甫舞蹈、同唱民族歌曲,在欢声笑语中打破隔阂、拉近距离。“原来各民族的文化这么有魅力,交流起来这么温暖。”队员们感慨道。文化体验让大家真切体会到,新疆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而文化交融正是民族团结的鲜活纽带。
践行奉献精神,体悟医者担当
护理工作的核心是关爱与奉献,无偿献血作为生命救援的重要支撑,与医护职责紧密相连。实践团走进乌鲁木齐市小西门和南门爱心献血屋,近距离学习采血验血工作,深化对“生命至上、奉献为荣”职业理念的理解。
在献血屋内,医护人员娴熟的操作流程、耐心的咨询服务、严谨的质控标准,让队员们深受触动。从献血者信息登记、健康征询到血型检测、血液采集,再到血液储存与运输注意事项,每个环节都凝聚着专业与责任。队员们在指导下观察血液检测流程,了解血型特性及临床应用,学习为献血者提供心理疏导与术后护理建议。看到献血者挽袖奉献的场景,听到血液挽救生命的故事,大家对“奉献”二字有了更深感悟。
图为实践队在测血压 辅导员摄
与献血屋医护座谈时,大家了解到新疆血液供应的特殊性——地域辽阔、人口分散,血液采集、储存和调配面临更多挑战,每一份血液都承载生命希望。这让队员们认识到,未来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更要培养无私奉献的职业情怀,用爱心与责任守护生命。此次学习将奉献精神与专业素养培育结合,让队员们在实践中体悟医者担当,积累宝贵经验。
扎根社区一线,传递健康温度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基层是健康服务的主战场。实践团聚焦群众需求,走进头屯河区滨河社区,开展健康宣教、手册发放与血压测量等志愿服务,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健康守护。
活动当天,实践队成员们摆放好血压计、健康手册等物资。“阿姨,您请坐,我们先测血压。”“大叔,这份手册有高血压、糖尿病日常护理知识,您可以带回家看。”队员们用亲切话语迎接居民,细致开展服务。血压测量环节中,大家严格按规范操作,记录数据后提供个性化建议:对血压偏高者叮嘱饮食清淡、规律作息、定期监测;对老年人重点讲解秋冬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要点。
图为实践队在健康宣教 工作人员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发放健康宣传手册 辅导员摄
队员们结合新疆饮食与生活习惯,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用通俗语言普及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心理健康等知识,纠正健康误区。一位居民拿着手册高兴地说:“年轻人讲得清楚,手册内容实用,我们在家就能学,太贴心了!”社区工作人员评价道:“大学生的健康服务送到了心坎上,既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也让大家感受到远方关怀。”当天,实践团为200余名居民测血压,发放手册500余份,用专业与温暖将健康理念播撒在社区角落。
做好健康调研,精准服务需求
为让健康服务更贴合边疆群众需求,实践团结合专业特长,在社区与街头开展健康调研,摸清当地居民的健康痛点与服务需求。
队员们设计了涵盖饮食习惯、常见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等内容的调研问卷,走进头屯河区、天山区的多个社区,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在调研中发现,新疆居民因饮食偏咸、冬季活动量少等特点,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发病率较高,且部分老年人对慢性病管理知识了解不足。针对这一情况,实践团还走访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基层医护人员交流当地慢性病防控现状,记录服务缺口与改进建议。
调研数据为后续健康服务提供了精准方向,也让队员们认识到:护理服务不能“一刀切”,需结合地域特色与人群特点“量体裁衣”,才能让健康守护更有实效。
图为实践队在健康调研 辅导员摄
总结:以青春之力,绘就团结与健康画卷
此次新疆三下乡活动,是文化浸润之旅,更是实践成长之行。队员们在红色场馆汲取精神养分,在献血一线感悟奉献真谛,在社区服务践行医者使命,用脚步丈量边疆广袤,用爱心传递护理温度。
活动中,队员们深化了对新疆多元文化与红色历史的认知,在与当地群众接触中,真切感受各民族深厚情谊。从历史场馆的文化共鸣到献血屋的奉献传承,从社区服务的暖心互动到日常生活的点滴关怀,实践团用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理念,让“石榴籽”精神在服务中生根发芽。
作为护理专业学子,队员们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结合,在健康服务中提升专业技能,更深刻理解护理工作的社会价值。此次活动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实践检验,更是责任担当的生动诠释。未来,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学子将带着边疆之行的收获,秉持“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在守护人民健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