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言途实践团以吟诵课为媒彰显诗词文化魅力

    时间:2025-09-04     阅读:
    来源:曾子倩
华南师范大学言途实践团以吟诵课为媒彰显诗词文化魅力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清脆的吟诵声中,同学们随着节奏轻轻晃动着手臂,感受诗中的韵律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将其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青少年抓起,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7月14日,华南师范大学言途实践团为广东省惠州市柏塘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带来《渔歌子》吟诵课,让同学们细细体会诗中的真情与意境。这场诗词之旅,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对传承中华文化的呼吁的回应。
  
  课堂伊始,流水鸟鸣与岭南水乡景色交织,老师以一段视频将同学们带入岭南水乡的诗意意境之中。“同学们,在正式学习吟诵之前,最重要的是先要会读。”从每个字的发音开始,到学习字形结构,再到能够流利地读出完整的诗句,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以趣味的方式学习了生疏的文字:既有拆解记字法,就像“鹭”是“路”+“鸟”,名字里带路的鸟儿;又有形象记字法,比如“蓑衣”草字头,遮风挡雨穿身上,记住草字头的特点;还有谐音记字法,例如有一种鱼(鳜),名字里藏着‘厥’,味道鲜得绝(和‘厥’谐音)”。有趣的方法将“蓑”“鹭”“鳜”等生字变成了可感知的意象,让同学们在学习生疏字词的同时,加深了对文字的印象。
  
  
  图为老师正在为同学们播放岭南水乡的视频。曾子倩供图
  
  “西塞-山前-白△鹭-飞-”教室里的节拍声此起彼伏。老师用“△”标记短音,用横线标注长音,同学们在聆听之中体会长音与短音的不同与妙处。老师在示范过后,为同学们提供时间,分小组进行模仿吟诵《渔歌子》。轻拍桌面的节奏与同学们的吟诵声相互交织,同学们在吟诵的过程中,体悟着诗词中的意境之美。
  
  
  图为同学们正在分小组模仿吟诵《渔歌子》。曾子倩供图
  
  “大家看,咱们读着读着,就可以从‘飞’里读出自由,从‘肥’里读出欢喜,从‘青’‘绿’里读出安静,从‘不须归’里读出不舍。咱们一边吟诵,一边找到这些小线索,就像听懂了诗人的心里话。”在反复吟诵中,同学们细细体悟:原来,诗人就是把自己心里的喜欢、向往,都藏在了这些字和画面里,跟着节奏吟诵,好像就能听懂诗人在说什么!
  
  
  图为同学们正在跟随老师认真学习。曾子倩供图
  
  在韵律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互动中建立文化自信,这节吟诵课以趣味为桥,让同学们感受到诗词的韵律美,激发了对传统吟诵和本土文化的兴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下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