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数智传薪团队暑期实践——实地走访学校探索非遗课堂之路

    时间:2025-09-05     阅读:
    来源:中国计量大学数智传薪团队
        团队走访了象山县教育局、丹山书院及非遗保护中心,围绕非遗进课堂的政策落地与实践困境展开调研,为媒介赋能非遗教育收集政策依据与数据支撑。
        教育局老师介绍,当地虽已推进“非遗进校园”行动计划,拥有3项国家级非遗(如象山渔民号子)及20余项省市级非遗,但现存痛点显著:中小学非遗课程形式多局限于讲座与手工体验,数字化教学资源匮乏;乡镇学校受师资与设备限制,课程覆盖率不足城区学校的一半。他特别指出:“去年调研显示,83%的学生期待更‘好玩’的非遗课堂,但现有课程互动性差,难以吸引青少年。”

        非遗保护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近三年教育系统非遗课程参与数据呈“倒金字塔”结构:小学高年级参与率65%,初中骤降至28%,高中仅12%。“传承断层从课堂就开始了,根据问卷调查,62%的初中生认为非遗‘和生活没关系’,这反映出课程与现代教育场景的脱节。”
        团队就媒介技术融合路径展开研讨。丹山书院老师建议:“可优先开发适配课后服务的轻量化资源,比如非遗微课短视频。”团队同步展示了“AR非遗课堂”Demo——扫描教材插图即可触发竹根雕雕刻过程的3D演示,老师当即表示:“这种形式能解决传统教学中‘技艺细节看不见’的难题,可在试点学校重点推进。”

        经过团队实地走访和调查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数据资料,数据显示,全县仅15%的学校配备非遗数字化教学设备,乡镇学校该比例不足5%。这印证了前期调研中“数字化不足”的判断,也为后续“非遗数字地图”小程序的覆盖优先级提供了依据。

        临别前,团队协助对接了试点中小学,同步开放非遗课程数据库。团队将携AR教学资源包赴城区学校,开展首次沉浸式课堂测试,并根据校方反馈优化“非遗工坊+数字展厅”的融合模式。当政策牵引力与技术创新力碰撞,非遗教育的年轻化转型或许正从这份调研记录中萌芽。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