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美育发展,7月2日至7月6日,在指导教师汤重、顾婷婷的带领下,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赴银屏镇“银屏乡韵,美育普及”乡村美育推广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支教服务和趣味游园会等形式,深入挖掘乡村美育资源,探索美育普及新路径,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地调研,探访三瓜
三瓜公社,乡野寻美。7月2日上午,实践团一行前往三瓜公社进行实地调研。三瓜公社作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以其独特的乡村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实践团的目光。成员们深入村落,与当地村民交流,了解乡村美育的现状和需求,探寻乡村美育与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通过调研,实践团成员对乡村美育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参观学习,浸润文化
环巢湖馆,文化拾遗。7月2日晚,实践团来到巢湖学院环巢湖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文化馆内陈列着丰富的环巢湖地区历史文物和非遗文化展品,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环巢湖地区的文化传承和艺术瑰宝。通过参观,实践团成员感受到美育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了文化自信,也为后续的美育推广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博物致知,史海泛舟
巢湖博物,历史探源。7月3日,实践团前往巢湖博物馆进行参观。博物馆内展示了巢湖地区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和艺术成就,成员们在参观过程中,对巢湖地区的文化脉络和美育资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交流,实践团成员学习了博物馆在美育普及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支撑。
再访三胜,细嗅芬芳
三胜村里,美育花开。7月4日,实践团再次来到银屏镇三胜村,开展乡村美育专项调研。成员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村民对美育的认知、需求和期望。调研发现,乡村地区对美育有着迫切的需求,但受限于资源和师资,美育普及面临诸多挑战。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调研结果,为后续的美育推广活动提供了精准的方向。
爱心支教,情暖童心
爱心学校,非遗传承。7月5日,实践团在银屏镇三胜村爱心学校开展支教活动。支教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巢湖民歌、巢湖非遗中的美术卵石画、纸笺加工技艺、打莲湘、手工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还特别设置了乡村美育课程。在支教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耐心指导,悉心传授技艺,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支教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美育的种子。
非遗游园,妙趣横生
拾趣非遗,雅集游园。7月6日下午,实践团在银屏镇三胜村举办“拾趣非遗”游园会,共设置了七项子活动,分为德育区、智育区、体育区和美育区四个区域。在德育区,孩子们在“巧手百捶坊”亲手制作养生锤,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培养专注力和耐心。在智育区,“古韵拓春秋”和“灯谜解心斋”吸引了众多孩子参与。他们拓印古老纹样,破解趣味灯谜,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锻炼思维。体育区的“飞羽贯壶亭”和“毽舞风云擂”热闹非凡。孩子们体验古人投壶的雅趣,或是加入踢毽子的欢乐比拼,现场欢声笑语不断。美育区的“流萤点扇阁”和“抟土幻形馆”则是艺术爱好者的天堂。孩子们亲手绘制漆扇,捏制泥人,让普通的材料在巧手下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游园会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美育的乐趣,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银屏乡韵,美育普及”乡村美育推广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支教服务和趣味游园会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乡村美育资源,探索美育普及新路径。实践团成员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坚定了文化自信,以实际行动展现了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文/张海、汤重 图/张雨超 初审/左劲中 终审/胡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