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云南农业大学师生暑期“三下乡”:重走云岭长征路,青春聚力促振兴

    时间:2025-09-09     阅读:
    来源:三下乡网

  2025年7月23日至27日,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寻找红色印记来宾行”实践队的10余名师生,赴云南省宣威市来宾镇开展以“重走云岭长征路,青春聚力促振新”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肖智超老师负责的宣威市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通过实地调研、文化探访、红色教育等形式,将红色文化浸润、食品专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为青年学子搭建“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成长平台。

  薪火长征路——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实践

  实践队抵达来宾街道虎头社区,在虎头山战斗遗址下,全体党员与团员分别在鲜红的党旗、团旗下重温誓词。在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实践队员们肃立鞠躬,缅怀革命先烈。在复原的战地指挥部内,队员们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红军指挥员研讨突围策略。随着入村仪式结束,实践队正式开启红军村探访行程,听讲解员讲述让革命遗址历史,与老红军后代交流,了解长征时期的故事。

  图为实践队在虎头山重温入党入团誓词 夏雪供图

  云岭振兴路——产业融合协同增效

  实践队深入徐屯村千亩有机黄瓜大棚,向农技人员学习“疏花疏果”技术和采后预冷保鲜技术,观摩水肥一体化设备调控大棚环境养分,亲手体验“看色泽、辨长度、轻采摘”的标准化采摘流程。了解到科技农业带动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产业效益,深刻领悟"产业兴则乡村兴"的内涵。在非遗火腿产业方面,队员们探寻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融合——从博览馆的文化积淀到企业智能化发酵技术及设备的应用,老手艺焕发新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引擎。科技与传统的双重创新,正为这片土地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图为实践队参观火腿博览馆 王璐菲供图

  民族团结路——红色基因引领社区共建

  实践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采访虎头社区相关人员了解到,近年来虎头社区深挖红军长征虎头山战役红色资源,创新打造"红色+"模式,通过战斗遗址实景教育、红军故事文化墙等载体,凝聚各族群众共识,形成"睦邻守望心连心"的团结局面。社区以党总支为引领,整合多方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综合体,创新"公司搭台、资源搭桥、产业搭车、利益搭伙"机制,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同时,通过共建高校实践基地、打造长征文化公园等新业态,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走出一条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特色发展之路,生动践行了"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重要指示精神。

  图四为虎头社区领导带领参观虎头社区 邹雁供图

  烽火回望路——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实践队走访了"红色村支书"、"红军后代"、金葵花种植“新农人”等,从不同视角理解"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红色村支书”以红色文化为纽带,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促进乡村振兴;金葵花种植“新农人”使用无人机等手段,提升农业效益。为更好领悟长征精神,实践队以徐屯村贺龙指挥部旧址为起点,沿着12公里的红色路线徒步,探访红军营地遗迹,重温1936年红二、六军团途经宣威的历史。激发青年学子以红色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决心。

  图为贺龙指挥部旧址出征 董力榕供图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红色教育与专业实践结合,对团队成员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队员们通过亲历红色遗址、聆听革命故事,真切体会到革命先辈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与持续奋斗。这让团队成员更加明确,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将把实践中的感悟转化为学习动力,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让长征精神在青春奋斗中延续。

  通讯员:刘佳瑞 董力榕 刘云芸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