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绍兴文理学院桥见星火实践团奔赴丽水市遂昌县,围绕“红辐畲乡——革命老区红色引擎驱动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共同体构建”主题,在三仁畲族乡好川村与王村口镇桥西村展开深度调研,探寻红色基因与民族文化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畲乡古韵:文化瑰宝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图 1团队成员体验畲族服饰

图 2团队与根雕传承人宋樟才、好川村村书记合影
在好川村,实践团在村干部引导下,沉浸式体验畲族文化魅力。团队专访了省级非遗根雕传承人宋樟才,其刀下栩栩如生的作品承载着畲族历史记忆;在“畲族字带编织”传承人蓝水钗指导下,学生们亲手体验彩线交织的传统技艺,感受指尖上的民族密码。学唱畲歌、穿戴斑斓畲族服饰、探访4000多年前的好川文化遗址,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作为“活态遗产”对增强民族认同、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的巨大潜力。

图 3 学唱畲歌

图 4体验畲族字带编织
“让年轻人爱上老手艺,让老手艺焕发新生命,这就是我们文化致富的路子。”蓝水钗在交流中道出非遗传承与乡村发展的紧密联结。
红都新篇: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

图 5 团队合照
转战浙西南革命精神重要发源地王村口镇,实践团踏上红色研学之旅。从桥西村研学基地的创新课程设计,到天后宫、宏济桥(苏维埃旧址)、蔡相庙(挺进师师部旧址) 等革命遗迹的活化利用,再到月光山公园粟裕将军骨灰敬撒处的庄严肃穆,团队成员系统考察了当地如何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与镇村干部的座谈聚焦“红色旅游+生态经济”融合模式,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研学路线、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以红色引擎持续拉动消费增长与村民共富。
星火传承:青年视角下的共富共同体构建
“这次调研打破了我们对乡村振兴的单一想象,”实践团负责人总结道,“在好川,畲族文化的‘古韵’是宝贵资产;在王村口,红色基因的‘底色’是发展引擎。二者共同指向一个核心——以文化认同凝聚发展合力,构建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共同体。”团队将通过详实报告,为革命老区与民族乡村探索“红绿金”融合共富路径提供青年方案。
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田野实践,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大课。绍兴文理学院学子以脚步丈量红土畲乡,用青春智慧解码共同富裕的深层逻辑,为绘就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贡献高校力量。(撰稿者:蔡超萍、黄如奕、赵方洁、厉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