秾情肆“蓺”逐梦行,挺膺担当助振兴
三下乡网江苏7月26日电(通讯员 王开宸)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重要指示,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广大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响应青年人要“自找苦吃”的号召。“蓺亩麦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木塔乡蓝莓采摘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点进行调研。
7月7日,“蓺亩麦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祝山村蓝莓采摘园。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祝山村是典型的山区,经济薄弱,为探索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路,带动村民增收,2020年10月,该村整合100多万的项目资金与浙江蓝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党建+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发展50亩蓝莓基地,打造祝山“蓝色”经济。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当地党群服务中心。 “蓺亩麦禾”团队组长 王开宸 摄
祝山村主要种植“蓝美1号”品种。蓝美1号”蓝莓品种,2019年获得了国家林木良种证书,它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富含花青素,被业界专家誉为“适合中国蓝莓产业化发展的代表性新品种”,已成为当前蓝莓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当家树种。
调研中,负责人还就蓝梅栽培方法、储存方法、特色品种及营养价值和功效等内容进行了科普。参观学习后,实践队队员郑君婷说到:“我是农学专业的学生,今天有幸来到合作社实践,让我更加坚定了走出课本知识,走到田间地头的想法,把青春洒在田野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蓝莓基地。 “蓺亩麦禾”团队组长 王开宸 摄
7月8日,“蓺亩麦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木塔乡横山村。2022年东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木塔乡等九个乡镇,主要建设内容为排水沟硬化、拦水堰、田间道路工程等。下田涵的建设大大方便了农民对稻田进行灌水和放水,集中水流,减少蒸发量。在采访中,一位村民表示,有了水渠之后,再也不用因为担心田里的水稻“干死”而大晚上去“看水”了。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当地田间设施。 “蓺亩麦禾”团队组长 王开宸 摄
采访当地村民得知:“相较于传统人工施肥,施肥方式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大多数使用二冲程施肥喷粉机,能够进行喷粉、打药和施肥,而且比人工施肥更加省时省力,肥料施用量更加均匀。部分农田开始试用新型飞蛾诱捕器来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经过调研得知,现在的农业越来趋于智慧化、智能化,将科技手段更好地运用到农业中是我们农科学子的责任,深入乡村,切实将所学转化为实际生产。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百姓交流 “蓺亩麦禾”团队组长 王开宸 摄
感悟:在这次的“三下乡”调研活动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国家大力扶持乡村的产业振兴,为乡村多方面,多层次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祝山村的蓝莓种植园便是国家实践的成果。生态农业不断发展,耕作技术不断进步,人居环境得到大力改善。作为一名农科学子我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新时代青年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为端牢“饭碗”而奋斗,学成归来,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赋年华,妙笔创新绘新篇。“蓺亩麦禾”社会实践团队不惧烈日,深入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