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对非遗文化的热情,为了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探究非遗产业对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7月7日至7月9日,电气与自动化系“风动竹韵,扇舞画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和当地团委的带领下,前往广德东亭乡,展开了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
7月7日,实践团队来到了广德东亭,得到了当地团委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招待。在见面会上,实践团队针对当地团委的讲解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同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当地团委为我们介绍了东亭乡的基本发展情况,使得我们对于东亭乡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规划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当地团委的带领,实践团队逐一走访了青创直播基地,东亭湖,竹海,马场等地,了解了东亭乡当地特色与文化。

图1:团队位于广德东亭乡7月8日,团队一行前往广德市东亭乡明德折扇制作工场。明德折扇制作工场位于山间的一个小村落中,工厂中针对每一道工序都设置了多个工作间,由专门的师傅进行打磨,历经数十道工序,一把崭新折扇才能正式出厂销售。随着调研的深入,团队了解到:明德折扇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六代手艺人的传承,技艺日益精湛,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产品设计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制扇名家企业”“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化重点出口企业”、“安徽老字号”等荣誉。

图片2:团队参观明德折扇展馆
7月9日,团队来到了省级非遗唐氏竹编的展览馆,学习了唐氏竹编文化和相关制作工艺。唐氏竹编展览馆位于山脚,面朝细流,背倚竹山。调研过程中,团队了解了唐氏竹编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状况,见证了一条条竹编在传承人的手中编织出了一件件工艺品的过程,无不令我们感慨万千。随后,在传承人的指导下,我们亲自动手学习竹编的制作工艺,体会竹编文化的精妙之处。

图片3:团队学习明德折扇相关技艺
在这次“三下乡”会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技艺的艺术特色,感受到了当下新时代农村的无限活力,更加了解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每一代乡村村民都坚守在自己的土地上,勤劳的双手和汗水浇灌出了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明德折扇和唐氏竹编将在每一代手艺人的技艺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通讯员:张庭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