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南财学子“返家乡”社会实践:走近“沪昆”省际地铁,感受“鹿城”速度

时间:2023-08-15 关注:
南财学子“返家乡”社会实践:走近“沪昆”省际地铁,感受“鹿城”速度
三下乡网昆山8月8日电(通讯员 习煜)
2023年8月3日,南京财经大学昆山文化调研团队踏上“地下之旅”,开展一系列关于昆山现代化发展的调研实践活动,走近“沪昆”省际地铁,切身感受“鹿城”的速度。此次调研活动旨在更深入了解地铁开通对昆山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影响,追寻昆山现代化发展的足迹,挖掘推动昆山持续“生长”的潜在奥秘。
 
地铁——作为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的绿色交通工具,在便利市民生活、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甚至是城市形象的塑造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23年6月24日,苏州地铁11号线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此线路的开通实现了苏州和上海两城之间地铁的“无缝衔接”,将两城紧密地连接起来。2019年1月6日《苏州轨道交通S线初步设计》获得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不久后交通S1线便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最终于2023 年的夏季成功投入运营,这也标志着昆山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此次昆山地铁有许多的创新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其采用了先进的GoA4等级设计的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同时,列车车厢首尾贯通,车内外智慧屏随时提示到站信息和车厢拥挤度,方便乘客了解站台和车厢内的信息。小组成员可以隔着车头玻璃观看着地铁行驶时的场景。绵长的隧道、铁路和半明半暗的灯光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感。
            
图为苏州地铁11号线车尾玻璃处拍摄的轨道 通讯员 习煜 供图
 
在调研的过程中,实践小组成员乘坐苏州地铁11号线穿梭在“鹿城”的地下,感受着昆山跨时代的惊人蜕变。崭新明净的地铁站台,干净整齐的地铁车厢和每站台内设置“公共厕所”的人性化安排,无不展现了昆山的文明程度、包容气度和“惠民情怀”,向我们展示着独属于这座城市的魅力。
初入地铁站之时,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苏州地铁专门设置的“纳凉区”。这一区域为周边市民和室外工作人员提供免费的空调和桌椅,在难耐的高温的天气之下为他们提供了歇脚、解暑之所。八月酷暑难耐,昆山地铁用丝丝清凉拭去阵阵暑气,向人们传递着温暖与善意。这些点滴细节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昆山城市公共服务观念的深入人心。昆山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运用于实践之中,积极推动城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不断满足着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为更好地了解地铁的开通对昆山市民生活的影响,实践小组成员与“纳凉区”的爷爷奶奶进行了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实践小组成员得知市民大多对于昆山地铁交口赞誉,因为它不仅使得日常出行更加便利,也让上班通勤更加快捷。此外,昆山地铁提供的“纳凉”服务也让他们心生感动,称赞不已。夏季本是空调的“旺季”,空调的过度使用对于环境的危害不言而喻。地铁站作为城市集中供凉的地点之一,除去站台运行所需“凉气”之外,剩余部分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这也是一种变相的资源浪费。昆山地铁为居民提供“纳凉”服务不仅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城市环境,也让站台内的“凉气”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是昆山地铁对“绿色”新发展理念的贯彻。
购票之时,我们发现每个售票机旁都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指导进站乘客购买车票,为居民乘坐地铁提供全方位服务。文明,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气质,是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内生动力。昆山的一系列行动向外界传达了“鹿城”的温暖与气度,是城市文明形象塑造的成功实践。
                   
图为苏州地铁11号线祖冲之南路站的纳凉区  通讯员  习煜  供图
 
乘坐完往唯亭方向的列车后,实践小组成员又将目的地转向了终点站花桥站。花桥站是S1线(上海地铁11号线与苏州地铁11号线合称)的换乘枢纽站。在花桥站,实践小组成员通过站台三条新修的空中走廊换乘上海地铁11号线,全程耗时约5分钟,无需出战再进站。这样的站台设计真正实现了“省际地铁”换乘的无缝衔接,真可谓是一大“创举”。实践小组成员都惊叹于“沪昆”地铁换乘的便捷,也为昆山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感到自豪。
因昆山处在“沪苏”交界地带,沪昆通勤现象非常普遍,S1线的开通运行不仅满足了两地市民的日常出行与通勤需求,也有利于促进两地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S1线是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示范工程,也是中国县域经济首条全城穿越的地铁线路,对增强苏州、昆山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交通、产业、空间一体化布局,紧密对接长三角一体化,主动对接上海、积极融入上海,推动沪苏同城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示范意义。
             
图为“沪昆”地铁换乘天桥上的指示牌  通讯员 习煜  供图
 
昆山文化调研团队在进行实地探访和调研后,对于昆山地铁开通后的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对昆山现代化发展现状、发展特点也有了初步认知。经过这一次的实践探访,小组成员收获颇丰,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鹿城”的速度。此“速度”不止有“快”,亦有“慢”。
昆山正处于快速发展、急速上升的阶段。高架桥的铺设、地铁的开通为昆山“速度”之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昆山未来的发展不断赋能。一座座“天桥”拖起了城市的脊柱,一条条“铁路”撑起了城市的心脏。昆山是全国百强县之首,这也充分彰显了昆山的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与此同时,昆山积极推动“沪苏”同城化建设,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能。近几年来,昆山的发展也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发展水平也在稳步攀升。这一切便是“鹿城”之“快”。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昆山在稳定发展速度的同时也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纳凉区”的设置、售票处志愿者的安排尽显昆山“温度”,传递人文关怀。近年来,昆山市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城市幸福感更是节节攀升。昆山将“人文关怀”贯彻到城市建设的每个“环节”,下沉到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一切便是“鹿城”之“慢”。
城市的发展不能过度追求“快速”而忽略了质量。“慢”才是真正能体现一个城市形象的内核所在,发达地区发达的不只是经济,更是人文、理念与精神。只有将城市发展的“快”与“慢”有机结合,并达到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平衡关系,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
 
作者:习煜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