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7月12日,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鲁南乡村振兴实践团临沂分队一行3人前往蒙阴县垛庄镇,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参观了垛庄镇示范片区,调研了垛庄镇在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就,学习总结了垛庄镇取得的经验,深刻感受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在解说员的讲解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垛庄镇在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部署下,突出片区理念,抓村连片、三产贯通,统筹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垛庄镇按照“全业融合、全民参与、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思路,将全镇规划为4大片区,明确“红色孟良崮、两山实践地、绿色农产品、全域旅游镇”的发展定位及“两核、一环、三区”发展布局,实现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通过全面推广“两山超市”,切实发挥了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在带动村民致富这条道路上,垛庄镇政府大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创新“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社员”四联共富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建立起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规模经营、抱团发展,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共赢路。在组织振兴与人才振兴方面,垛庄镇创新性地提出“四雁”齐飞这一模式,通过培育形成“孟良崮下兵支书”品牌,打造了一支有情怀、有本领的高素质“头雁”队伍,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中央领导和省市组织部门充分肯定,纳入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7月12日,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调研团成员重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观摩路线。调研团成员首先到达的是长明村,讲解员介绍到长明村原来环境脏乱差,是垛庄镇一个典型的后进村,在2022年,借助市级推进区和“百千工程”补助政策,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清五堆、疏汪塘,治污水,拆掉了成片废弃的猪栏、牛栏,建起了休闲小广场,整个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明村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环境改变,促进了村里多业态发展。通过发展,在县乡一体考核中,长明村由 2021年的全县第 256 名跃升至去年的第 13 名,打了一个翻身仗。

实践团成员来到古泉村,“兵支书”刘元华上任后,在全县率先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有力调动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并且定期开展走访调查,收集解答群众诉求,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显著提升。在生态振兴方面,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深入开展“三拆三清三整治”行动,累计清理“五堆”480余处,栽植绿化苗木8000余株,安装路灯100余盏,美化墙体9200平,铺设沥青路面1.6万平、供排水管网1万余米,建设休闲文化广场4处,切实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在产业振兴方面,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社员”模式,连片建设了现代蜜桃产业园,年促进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企业和合作社共同出资建设了桃文化馆,开展管理技术培训、品种推广和中小学研学等活动,先后成为山东农业大学蒙阴桃产业学院驻地、临沂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古泉村逐步从一个落后村,变成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千百十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的先进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