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强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探究东麦窑社区乡村振兴转型发展过程,南京审计大学国际联合审计学院筑梦山海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国际学院党总支书记江振春、行政秘书吴苏哲两位老师的指导下,结合青岛市崂山区东麦窑社区实际情况,开启了“乡村旅游振兴中的政府行为优化研究——以青岛市崂山区为例 ”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麦窑村,坐落于崂山脚下,流清湾畔。昔日的贫穷小渔村,如今已发展为旅游热点村,东麦窑社区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成为山东省第一批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村。2021年东麦窑社区党支部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东麦窑正成为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的新样板、新标杆。

7月5日,实践团队实地参观探访崂山区东麦窑社区,观看了东麦窑村主题宣传片,从中体悟出了东麦窑社区这数十年来的飞速发展以及巨大变化。实践团队还参观了东麦窑党建村史馆,详细了解了东麦窑村的发展历程;此外,实践团队也对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和村民群众进行了采访,深入了解了东麦窑社区的新兴旅游业发展模式、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政策的优化以及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据东麦窑村党支部委员李群介绍,为建设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发挥“头雁”效应的抓手作用。东麦窑社区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东麦窑党支部的带领下,始终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理念,按照“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社区发展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实现了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赢。东麦窑村党支部设立“三类课堂”,搭建“三个载体”;通过民情大走访、民主管理和三务公开,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群团组织建设、网格精准治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统领,结合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文明建设、社会治安防控等重点工作,突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把涉及基层治理的各项内容细化为具体的信用积分,以数字化小程序为载体,采取诚信加分和失信减分的形式,对村民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给予相应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着力构建组织强、民风和、环境优、城乡美、产业兴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东麦窑社区落实“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自2014开始,东麦窑村两委班子下定决心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东麦窑。东麦窑村党支部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大力发展民宿、旅游相关产业。
团队成员通过采访了解到,东麦窑的转型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建设初期,村民对拆除历史遗留的私搭乱建存在不配合、不支持的现象。党员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讲美丽乡村发展的好前景,再结合村规民约,最终解开了老百姓的心结,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东麦窑社区协力打造“美伦仙居”、“仙居崂山”等五十多个民宿品牌,成功将东麦窑村从小渔村转型成为乡村模范旅游村。如今,东麦窑村整体综合年收入达300万,人均年收入水平从2014年的10000元左右提升至现在的56000元左右。东窑村特色民宿旅游发展,切实促进了集体经济收入与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采访过程中,东麦窑村党支部委员李群提到,东麦窑村的民宿旅游业的发展还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不少村民直接转入民宿服务岗位,其中还包括部分退休人员再就业,进一步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问题。目前“仙居崂山”主题民宿、渔家宴等项目游客接待量4万人次,解决当地就业100余人,年营业额达4000余万元,村民通过出租房屋每户可增加3.3万元年收入,实现了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赢。

李群向团队成员介绍到,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是提高集体经济收入,而集体经济收入的目的是转化为村民个人的收入。如今,东麦窑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0万,每年政府将部分集体经济收入作为村民福利进行发放。当地政府每年八月十五发放每个村民1000元福利,每年春节发放每个村民2000元福利,真真切切做到了发展为民、发展惠民的乡村振兴发展理念。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泉。东麦窑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为解决农村污水排放和垃圾治理问题,村两委班子号召村民共同治理污水。在东麦窑村民的齐心协力下,污水排放项目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建成后污水排入市政管网;同时,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示范点,定点回收垃圾。电线电缆下地、天然气管道入户,石路石墙、木栈道修建……村党支部通过科学治理,大力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为村民展开了一幅福及子孙后代的生态发展蓝图。

团队成员在学习了崂山区东麦窑村的蜕变发展过程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纷纷表示深刻认识到党的政策方针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重要指导地位,加深了对党的在乡村振兴政策优化的理解与支持,切实感受到了当地基层党组织在东麦窑村旅游改造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的重要作用。
团队成员江晓添在讨论过程中分享到:村史馆和党史馆通过生动的展品和详实的文字介绍,向团队成员展示了社区的发展历程和党组织的艰辛奋斗。此外,东麦窑社区淳朴的民风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参观采访的交流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当地居民朴实、热情、善良,他们对于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充满了期待和信心,以及对于政府领导班子的极高认可度。这种认可度是基于对他们领导班子务实、负责、高效的工作表现的肯定,这让他更加认识到了东麦窑社区党支部在东麦窑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团队成员还通过走访调研当地群众,搜集基层群众民心反馈,结合自身专业统计知识,科学分析乡村振兴对当地民生变化的影响现状,为助力地方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在发放大量问卷后,小组回收到的问卷数量规模足够庞大。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99%以上的村民、党支部委员都知晓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个相当鼓舞人心的数字,这代表着党在乡村振兴战略方向上的正确以及人民的呼声之高,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数据报告显示,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68%的民众对于生态宜居方面最是关注,在这一点上,东麦窑社区可谓是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其定点投放垃圾以及标准化的垃圾分类制度无不为其保驾护航;44%的民众认为产业兴旺同样不可忽视,而事实也证明,东麦窑社区在体悟政策优化,抓住时代机遇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在旅游业方面的飞速发展最终成功为曾经的小渔村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春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给东麦窑社区的变化无疑是显著的,80%的民众都认为一系列政策的优化均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基础设施的完善,环境的整治美化等等,都促成了东麦窑社区的蜕变。
指导老师:江振春、吴苏哲
文字:李依璇、江晓添、何霏琳、陈千一
图片:江晓添、闫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