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垃圾分类新时尚,引领低碳新生活,增强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调动市民群众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养成好习惯。7月,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垃你入伙”垃圾分类志愿实践团,对社区、企业、教育机构、幼儿园等进行的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活动。并对身边居民进行了入户采访活动。
7月15日下午,志愿实践团成员来到风景秀丽的云龙湖畔,正值夕阳西下,微风习习之际,云龙湖边聚满了吹晚风游玩散步的市民,志愿实践团成员身着志愿者绿马甲,手持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在云龙湖畔对不同年龄群众进行垃圾分类调查宣传工作。志愿者向市民发放了关于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并对被调查市民进行了采访,询问市民是否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以及对生活中的垃圾是否能正确分类。得到的回答部分是肯定答案,但是采访中仍有部分市民对垃圾分类知识并非完全了解,对具体的分类原则还存在许多模糊状况,从而垃圾分类践行存在困难。可见大力倡导垃圾分类,还需要让市民都熟知垃圾分类知识,只有将垃圾分类原则都熟记于心,才可以正确进行垃圾分类,这样才达到垃圾分类的真正目的——减少环境污染、还大自然一份清新。
图为志愿团进行群众采访。三下乡网通讯员 韩丽婷 摄
经过调查采访,志愿实践团成员意识到,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对形成垃圾分类新时尚是至关重要的。7月19日,志愿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金山社区为社区居民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志愿者在金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PPT宣讲的形式,为社区居民宣讲了垃圾分类具体要求。由于生活垃圾种类繁杂复杂多样,而垃圾分类要求高,因此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产生不少的困难,对此志愿者找到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小妙招,当进行垃圾分类时,可以通过垃圾和猪的关系来确定如何让分类,如果“猪能吃“那么这个垃圾就是厨余垃圾,比如剩米饭、馒头、巧克力、茶叶、鱼骨、饼干、西瓜皮等等,“猪不吃“的垃圾就是其他垃圾,比如粽子叶、湿纸巾、牙签、玻璃制品、陶瓷制品等等,猪接触了”会死“就是有害垃圾,比如杀虫剂、过期药品、铅蓄电池、灯管灯泡等等,如果这个垃圾”猪可以拿去卖钱“这类垃圾就是可回收垃圾,比如塑料瓶、旧锅盆、食用油桶、橡胶轮胎等等。进行垃圾分类时,只要想一想该垃圾可不可以被猪吃,会不会伤害猪的性命,猪能不能拿去卖钱,就能对应找到应该放到哪个分类里了。小妙招能够有效帮助居民进行快速记忆,从而进行快速省时省力的垃圾分类工作。
图为志愿团在金山社区进行宣讲活动。三下乡网通讯员 韩丽婷 摄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7月20日上午,志愿团成员来到小灵童幼儿园,为幼儿园小朋友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志愿团成员对各类垃圾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用各类垃圾桶模型通过卡片投壶的小游戏,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小朋友都热情参与游戏,根据志愿者手中的垃圾卡片,将手中的小木棒投入了正确的垃圾桶内。志愿实践团成员还引导小朋友在纸上画出了各个分类垃圾桶的模样,更加加深小朋友对分类知识的印象。少年强,则国强,通过志愿者对垃圾分类知识的讲解与游戏,小朋友们学会了垃圾的分类知识。
图为志愿团在幼儿园进行宣讲活动。三下乡网通讯员 韩丽婷 摄
7月20日下午,志愿实践团来到了滨湖花园小区,在社区居委会为居民介绍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小区居民就垃圾分类积极向居委会反应了现存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从而使垃圾分类更加便捷,共同打造创建垃圾分类基础体系。为小区迎来更加健康美丽的生活环境。
图为志愿团在滨湖小区进行宣讲活动。三下乡网通讯员 韩丽婷 摄
接下来志愿实践团走访了身边多个社区的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益处,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为创建更加干净、生态、美丽的生活环境共同努力。
文:韩丽婷 戴春晨 唐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