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波路北,藏一书殿,
桌上有茶,瓶中有花,
一室书香,一世悠然,
存菁积华
2023年7月23日,为深入了解江阴城市文化,品味悠然书香,致敬岐黄先哲,领略乡土底蕴,薪火实践团澄江国医学社小分队成员走进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定波路的“菁存阁”,采访阁主顾青先生。
“菁存阁”,安安静静伫立在定波路一侧,阁内自成一个小世界,静谧无声,书香馥郁。初次走进“菁存阁”,你会瞥见来自窗外的斑驳树影投射在俨然陈列的书卷间,“艺风余韵”的牌匾在氤氲的书卷香气中熠熠生辉,你便会为这厚重的历史感肃然起敬。
如今,菁存阁免费向市民开放,在传承乡邦文化,讲述江阴故事,传颂城市文明起到关键作用。老阁主顾铁林是江阴小城有名的藏书家,藏书数十个门类5万余册,上下古今、中西兼顾,尤以江阴乡邦文献为富。少阁主顾青先生承继父亲衣钵,立志在小城筑一个文化空间,储存顾氏家藏宝册,更展示江阴地方文化的风采。菁存阁也被评为“江苏省名师工作室”、“江阴市非遗文化传承示范点”。
坐拥万卷书,不求闻于人。凭着顾先生的一股子劲儿,集腋成裘,菁存阁内竟也收藏了400多件江阴乡哲先贤的珍贵文物,像陈式金、缪荃孙、刘半农等的信札,夏孙桐、缪祐孙、曹颖甫、柳宝贻等的扇面,吴汀鹭、吴增甲、祝丹卿、祝廷瑞等的书法、长卷、信札,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以这些乡哲先贤为榜样、作楷模,心摹手追,顾青先生省吃俭用地收藏了500多种乡邦文献——约占江阴全部本土典籍的一半以上。秘籍善本的影印刊布,从校稿、选样,到勘对、装帧,每道环节他都要倾注大量的心血,如此一番神通,古籍看起来才越发原汁原味。
虽然顾先生并非出自中医世家,但其关于中医药的藏书却包罗万象。谈到这,顾青先生向实践团成员沈成宇与王家豪两位同学谈到,他对中医药的一切兴趣起源于《江阴历代艺文志》一书,见书中载有从晚清到民国的许多江阴本土中医的事迹,认识到江阴是中医名家荟萃的地方后,顾青先生对这个话题起了很大的兴趣,他便不断地收集、购买关于江阴中医的文献、著作。
在采访过程中,顾青先生和之前拜访的许多前辈一样,流露出对于曹颖甫老先生的敬佩。
这位清末民初的江阴名医,12岁学医,35岁中举,51岁行医,民国时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任教。他精通医理,对《伤寒论》研究造诣颇深,时常以仲景之方为人治病得心应手,留下《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等医学著作。他曾师从在暨阳书院讲学二十余年的学者李兆洛的弟子,治经学、工词章、善画梅,留有《梅花集》《气听斋骈文零拾》等作品。他毕生风骨寓于画意,傲气凌然,在民族底线问题上也绝不退缩。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胁,他临危不惧,拒绝担任伪职,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顾先生和队员们讨论了曹颖甫老先生的生平成就后,感慨不已。关于这位江阴历史上的名人,顾青先生专门收购了他的许多书法、诗词、绘画、著作等等,他自豪地向实践团成员们展示了自己的收藏的曹颖甫应和诗友的作品、颇有特色的《龙藏寺碑》临摹等,分享了曹颖甫先生与诸乐三、吴昌硕等文人画家的来往故事。
谈及收购书籍一事,顾先生不禁感叹到以前需要买来翻阅的各种书籍资料,现在通过互联网唾手可得,各种资料丰富齐全。但他的思考却发人深思:“藏以致用,悦己泽人。藏书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不能把过程当目的,不为藏书而藏书”。
漫步出阁,举头回望,菁存阁仍安安静静伫立在定波路一侧,有着遗世而独立的安静与美好。“异书满室,其富莫京”,中国历代藏书之路艰辛,传承几代更是凤毛麟角,菁存阁于民间,为藏书觅得安身之地,用清澈的人文之源,浇灌这座城市的阅读风景。
书香传雅韵,古城聚知音。在这里,书香抚平浮躁的心,温暖城市的历史与月光,菁存阁一直默默地欢迎每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