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在线投稿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西农“石榴籽”三下乡: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筑乡村振兴共进梦

时间:2023-08-31 关注:4105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近日,由汉、彝、壮、傣族等十余名大学生组成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同心同行民族团结”大学生实践调研团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可邑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01实践团到达彝族村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颜子茗  提供

深入村寨调研观察感知民族地区发展

可邑村,是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的一个彝族古村落。近年来,该村依托浓郁的民族团结氛围、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实现了贫困山村到旅游小镇的华丽转身,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团结示范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彝族阿细人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02彝族村民热情介绍村寨变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黄冰冰  提供

实践团在村寨走访调研中,相遇相识的村民无一不带着幸福的笑容和淳朴的热情。“自从搞了乡村旅游,我们村铺了柏油路,清了池塘,通了自来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景区给提供工作岗位,我现在不用跑到外面打工,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能有更多的时间陪老人和孩子”,“近几年村民们开办乡村客栈、特色餐馆、手工作坊等,游客多了,收入也多了”,面对面、心连心、籽拥籽的交流中,彝族的男女老少都自豪地向实践团成员细数着村寨里的诸多变化。可邑村的蜕变,成为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

学习传承非遗技艺挖掘民族文化宝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传习馆内,实践团成员和非遗传承人学习了阿细民族乐器、“阿细跳月”舞蹈等,在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音乐中与村民、游客载歌载舞,心心相连。许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向往领略古老纯朴的民族风情。

“我现在端上了公司的‘铁饭碗’,学会了普通话,不仅自己唱歌、跳舞,还教授游客‘阿细跳月’,每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快乐、幸福的生活比蜜甜。”75岁的阿细老人毕桂云,身着阿细服饰,唇含一片树叶,悠扬的旋律吹出可邑人幸福生活的心声:“山间林海好风光,可邑美名扬四方;感谢党的好政策,彝家欢歌响又亮……”
03实践团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吹木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黄冰冰  提供

青春奉献志愿服务宣传民族团结知识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彝族小镇,我们各族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家人,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实践团成员谢宗含向在场数百名游客这样说道。谢宗含同学和黄冰冰同学还分别为游客们献唱了彝族敬酒歌和壮族民歌。在可邑小镇寨门前、阿细跳月民族广场上,阿细人的迎客礼每天都会隆重上演,欢乐的场面让四面八方的游客真切地感受到欢歌唱出甜蜜,乐舞跳出幸福。

实践团精准结合群众需求,立足当地村寨特色,开展民族舞蹈传授、旅游咨询服务、文明旅游引导、特色手工艺品推广等实践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穿插宣传民族团结知识,志愿服务可邑旅游产业,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础。
04实践团成员与游客共跳民族舞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权威  提供

“通过实地考察、专项访谈、志愿服务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深深体会到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民族团结”,陈娅同学感悟良多,“中国梦踏上新征程更加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行,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步前进!”

借此契机,西农青年将在火热青春里努力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在民族团结事业中绘好同心圆,在乡村振兴舞台上筑实共进梦,主动投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作者:权威 谢宗含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三下乡活动推荐
大学生免费找兼职,就上兼职企鹅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