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灯下舞,精神永传承
时间:2023-09-02 关注: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制成人影以表现故事情节,集美术、音乐、表演、文学于一体的民间戏剧活动。潮俗皮影戏,作为皮影戏的一种,吸取了潮汕地区的民间音乐、民间戏曲和民俗而成。2023年7月10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南粤星火实践队来到了潮州市金石镇上官路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组织开展的第四天,由南粤星火实践队创设的“红色乡村光影秀——潮俗皮影戏教学课”正式开课。此次课程由实践队队员蔡佳瑶主讲,队员张海悦、苏贝贝辅助教学,带领上官路学生们走近非遗,共同领略潮俗皮影戏的魅力,了解当地民俗文化,感悟红色精神。
在课堂中,实践队通过讲故事、知识竞答、互动游戏等方式,教授学生潮俗皮影戏的来源、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使学生们对于这一项非遗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教师示范视频,展示简易皮影的制作过程,指导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系列人物皮影的制作。学生们互帮互助,在实践队队员们的指导下最终完成专属自己的皮影。看着手中的皮影在自己的操作下灵活摆动,学生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新奇的神情,纷纷和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制作而成的皮影,话里话外都是自豪的语气。
“在这次皮影教学中,我们提供了数种不同题材的剧本和系列人物形象供学生们自由选择,如潮汕地区革命时期的党员王辉《宁亏自己,不损组织》的红色廉洁故事、潮汕民俗故事《夏雨来智斗奸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等……”主讲实践队员蔡佳瑶这样介绍道,“我们挑选这些类型的剧本让学生们进行皮影戏演绎,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上官路的学生们对于潮汕地区当地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体会。”据了解,上官路的学生们对用皮影戏表现民俗故事、红色故事这种新颖的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排练时十分积极主动地拿着剧本,和同伴们一起对台词,操纵皮影人物进行动作并为它们适时配音,课堂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在课程的最后,实践队队员组织班级举办了一场新颖生动的“皮影戏大会”,学生们按小组上台演绎剧本,操纵各自制作成的人物皮影,合作演绎一幕幕生动有趣的皮影戏。当四周都安静下来,在灯光的照射下,幕布上的皮影栩栩如生,学生们沉浸于故事情节当中,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为皮影人物配音,以言语体悟人物感情,用指尖操纵皮影动作,还原故事场景,与剧本中的人物对话,此次“皮影戏大会”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次很好的检验,不仅教员们对成果感到很欣慰,台下的小观众们也纷纷认可地为彼此的演出鼓掌。
在皮影戏课程结课后,实践队队员们通过在班上公开竞争选拔,挑选了一批沉着冷静、表现突出的学生负责操纵皮影以及一批台词功底很不错的小配音员们为皮影戏《宁亏自己,不损组织》配音,将这个红色廉洁皮影戏搬上了夏令营闭幕式暨作品成果展“游园会”的舞台上,供校领导老师、家长们欣赏观看。皮影戏《宁亏自己,不损组织》由南粤星火实践队根据中共党员王辉生平经历改编而成,讲述了来自潮汕地区的王辉,一位因在抗战时期负责党务财务工作、掌管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秘密经费而经常被称为“掌握周恩来活动经费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恪守本分,绝不贪图党的一分钱,绝不损害组织利益的事迹,表现了一名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大公无私的作风和品质。
游园会表演现场上,小演员们有条不紊地操纵手中的皮影人物上场,仔细地还原各个细节动作,再现人物间的动作交流,而配音员们则在后台一排坐开,随着剧情的开展适时用本地方言——潮汕话为人物配音,不时穿插旁白,完整生动地表演着这一动人的故事。台下的观众目不转睛,台上幕布后的“小艺人们”也专注认真,在“追光逐影”中,在光与影的变幻中,学生们与历史人物同频共振,共情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党员干部们廉洁奉公、大公无私,以党的利益为先的作风和品质,传承红色初心,承载乡村记忆,让经典红色故事与潮俗皮影戏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在学生们的心灵土壤里厚植红色种子,赓续红色血脉。
“老师教会我们,非遗文化要好好地学习、传承、发扬下去,这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好好保护”“在课堂里我们不仅认识了家乡的民俗故事和红色文化,还体验了一把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真是太有趣啦”,上官路的学生们这样说道。
本次“红色乡村光影秀——潮俗皮影戏教学课”是南粤星火实践队首次将皮影戏与非遗文化、乡村红色文化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它将皮影艺术的活力注入红色故事、民俗故事和经典故事当中,使乡村文化散发出新的活力,用创新、独特、富有感染的方式使学生们体悟红色精神,传承非遗文化,提高对潮汕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增强对家乡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未来,南粤星火实践队也将秉持初心,不断创新方式,为乡村小学带来更多创新课堂,在弘扬乡村本土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蔡佳瑶 来源: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南粤星火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