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学子潼关调研 传统小吃转型先锋
时间:2023-09-08 关注:
西农学子赴陕西潼关调研 促乡村建设了解产业转型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级三下乡社会实践农学院“秩秩德音 与你同行”团队奔赴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实地进行走访调研,为促进当地产业转型与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产业转型推进乡村振兴
秦东镇,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东与河南省灵宝市为邻,南与城关街道接壤,西接华阴市,北隔黄河与山西省芮城县相望,素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之美誉。目前,当地正全力推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而闻名遐迩的肉夹馍对当地经济的良性影响不容小觑。
据了解,在潼关的黄金产业面临减产枯竭后,肉夹馍加工已经成为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因此,当地政府对潼关肉夹馍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为此我们采访了“潼酥祥”产业部门经理,由她介绍,潼关肉夹馍于2012年开始转型,2016年开设了潼关肉夹馍小试培训班,如今已经基本完成了生产车间一条龙的规范化,一期50人,开设30期,培训班以培训肉夹馍的手工制作、卤肉以及配套为主。另外,当时的人社局,即就业局也给了一定的扶持政策,比如会提供3到5千不等的创业贷款,包括在今年之后,当地政府为潼关肉夹馍规划了一片附近400多亩的食品工业园区。
据当地村民所了解,潼关肉夹馍下层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规模,但上游小麦种植和生猪养殖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此外,企业在当地也建立起了相应的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合作创办了满足全潼关13家潼关肉夹馍生产企业的一个包装箱厂,包含从肉箱、馍箱、水果箱等一系列产品,不仅推动了当地的乡村振兴,而且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当地有专门的打包团队,其走电商,各大平台有27个自营店,而且他们在天猫同行业全网的销量稳居第一,在其他平台也稳居前三。
海外销售也呈现乐观的态势,在美国芝加哥,中国香港等多地的展会上,有不少民众对这种来自古老陕西的小吃产生了浓厚兴趣;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多国的客户,订购了大量卤肉料,调味料,饼皮,岐山臊子等产品,仅美国今年就已经发了三个集装箱的货。
潼关肉夹馍产业转型成功的原因总结起来无非三点:坚守品质,不断创新,反哺当地。潼关肉夹馍在生产中坚持使用高标准原材料,恪守传统生产工艺,力求产品风味的正宗,质量的上乘;开创多样化生产线,生产不同品类的速冻食品与特色小吃,在传承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同时与广东省政协合作推广“肉夹馍配咖啡”的早餐“CP”,成功出圈;吸收当地460 户贫困户的资金后分红,三年已经累计分红 119 万。今后,当地将继续完善肉夹馍产业链,努力发展产业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面临的窘境
据了解,当地金矿资源枯竭导致老矿区衰落,生活环境不够好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且本地肉夹馍产业链不齐全,当地景区建设也未完成,对于农民来讲,农民种地收益极低,不得已进城打工……种种不良因素造成当地乡村振兴以及产业转型的进展内外交困。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人才外流严重,乡镇地区普遍存在着人才流失的情况,许多优秀的年轻人离开农村,选择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导致乡村地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就业机会有限、教育资源不足、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等造成了乡村人才流失严重,面对这个问题,当地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应该对症下药,如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强化职业训练、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尽可能减少人才流失。
其次,上游产业链仍存在着缺失部分,如尚未找到最适合潼关肉夹馍千层饼的小麦品种,导致千层饼品质不稳定;猪肉也没有合适的本省供应商,为保证品质只能以较高价格购买河南牧原的猪肉产品,间接导致产品成本上涨。另外,2021年的“潼关肉夹馍起诉风波”事件中,潼关肉夹馍协会不恰当的处理方法和各媒体有失偏颇的报道,均导致潼关肉夹馍品牌形象受损。这些都是潼关肉夹馍在产业转型路上遇到的困境与难题,亟待产业自身和政府部门协同解决。
往后,当地将继续完善肉夹馍产业链,升级产业转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希望潼关肉夹馍的经验能被更多有相同背景的城市所借鉴,一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梁少鹏 罗文键 武郅忠 来源:三下乡网